说起CBA联赛,每年赛季开始前,总能看到些新闻,什么广厦对辽宁,几月几号开打,时间都给你标得清清楚楚,比如“4月26日 19:35”。以前,我对这些也就扫一眼,心里大概有个数,,又开始了,哪个队今年可能比较猛。基本上就是个云球迷,看看比分,偶尔瞄两眼集锦。
后来有一年,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就寻思着,不行,我得正儿八经地追一回CBA。不能老是听别人说,自己也得有点道道儿。于是乎,我就开始了我的“CBA深度体验计划”。
那段时间,我干了些啥?
- 研究赛程表:啥时候有强强对话,比如“辽浙大战”这种揭幕战级别的,我得提前把时间空出来。不再是“,今天有比赛”,而是“今晚这场我必须看!”
- 看直播,少看回放:尽量看直播,感受那种紧张感。以前都是等结果,现在是跟着过程走,球员罚球我都替他捏把汗。
- 关注球队动态:不止看比赛,还看球队新闻,哪个队换外援了,哪个本土小将冒头了,都去了解一下。甚至还关注了几个篮球俱乐部的公众号,像那个“浙江广厦篮球俱乐部”啥的,时不时推送点东西。
- 尝试分析战术(虽然是瞎琢磨):以前看球就是看热闹,看谁得分多。那阵子我试着去看教练的暂停布置,球员的跑位,虽然多数时候也看不明白,但就觉得这么看球才有意思。
你还别说,真全身心投入进去,感觉完全不一样。但要说这实践过程,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我记得那会儿,我家老大刚上小学,作业多得跟山似的,每晚我都得陪着。想看个七点半的比赛?前半场基本都是在“赶紧写!”“这题怎么又错了!”的咆哮中度过的。好不容易孩子睡了,下半场开始了,刚投入进去,我老婆又发话了:“明天你早点起送孩子,早点睡!”得,一场球看得断断续续,比分都得来回倒着看。
为啥那段时间我会那么执着?说起来也挺逗的。那阵子我正好负责一个项目,压力巨大,天天焦头烂额。晚上回到家,就想找个事儿彻底放空一下,转移注意力。看CBA,特别是看那种比分胶着的比赛,一来一回,特别能把人的情绪带进去,看完一身汗,反而觉得轻松了不少。就好像把工作上的那种紧张感,通过看球给宣泄出去了。虽然条件艰苦,看得费劲,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小半个赛季。
我还特地弄了个小本子,记录我关注的几支队伍的胜负场次,哪个球员这场发挥哪个外援有点水土不服。现在翻出来看看,上面涂涂改改的,自己都想笑。那时候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没现在这么方便,很多东西都得自己一点点扒拉。
后来那个项目顺利结束了,我也缓过来了,生活节奏也慢慢正常了。再后来工作一忙,家里事儿一多,那种追CBA的劲头儿就渐渐淡了。现在CBA又快开始了,听到“10月12日揭幕战”啥的,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但也就是看看新闻标题,刷刷短视频集锦。让我再像以前那样一场不落地追,一场一场地分析,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不过那段认真追CBA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虽然有点“神经质”,但那种投入感,那种跟着球队一起喜怒哀乐的感觉,也算是给自己平淡的生活加了点料。也算是对我自己毅力的一次小小的实践和记录,虽然没能坚持成“铁杆球迷”,但过程也挺值得回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