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反抄袭软件效果最好?学会这几步让你的文章更原创!

tmyb

好了,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反抄袭软件”这点事儿。起因嘛也挺简单的,就是前阵子帮朋友看个稿子,他自个儿也嘀咕,说现在网上东西太多了,生怕不小心就跟人家写重了,到时候麻烦。我一听,这玩意儿我也听说过,但一直没正儿八经用过,索性就趁这个机会研究研究。

我对这反抄袭软件也没啥概念,就觉得挺玄乎的。心里琢磨着,这机器还能知道我哪句话是抄的? 于是我就上网搜了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好家伙,各种各样的检测工具,国内的、国外的,免费的、收费的,看得我眼都花了。有的说自个儿能查那种改了改词句但意思没变的“伪原创”,有的吹嘘自个儿的对比库多大多全。

我就寻思,先找个大家说得比较多的试试水。找了个据说挺常用的国产软件,界面瞅着还行,操作也简单。我就把朋友那稿子复制粘贴进去了,然后点了“开始检测”。等待结果那几分钟,心里还真有点七上八下的,跟当年等高考成绩似的,生怕一片红。

怎么用反抄袭软件效果最好?学会这几步让你的文章更原创!

没一会儿,报告出来了。打开一看,嚯!还真有不少标红的地方!那些标红的段落和句子,就是软件认为跟网上已有内容重复或者高度相似的部分。 还给出了个总体的重复率百分比。我赶紧拉着朋友一块儿看。有些地方,确实是他引用文献没标清楚,或者有些常用句式跟别人撞车了,这个得认。但也有一些,我就觉得有点冤枉了。比如一些行业内的通用说法,或者一些大家都这么表达的观点,也被标红了。这就让人有点头大,改也不是,不改又怕真有问题。

后来我又不死心,想着是不是这个软件太“敏感”了,或者数据库不够新。于是又找了个据说是国外大学用的比较多的,好像叫啥“踢你硬”(Turnitin)的类似工具,听说那玩意儿在学术界是“打假神器”。操作也大同小异,就是界面有时候是英文的,得稍微琢磨一下。结果,查出来的内容跟之前的也差不多,但感觉它对那种规范引用的识别好像稍微智能一点点,不会乱标红。 不过也还是有些地方让人觉得“这也能算重复?也太较真了!”

我琢磨着,这反抄袭软件,说白了,它就是个“比对机器”。它把你写的东西,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跟它庞大的数据库里存着的海量文章、网页、书籍去比对。发现有连续多少个字一样,或者句子结构相似度高了,它就给你标出来。 像咱们国内毕业写论文,不都得过一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嘛比如那个叫TMLC的,它背后就是连着“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这种超级大的中文文献库在支撑,有些重复确实是实打实的,跑不掉,但有些可能就是“巧合”或者“常用表达”,机器分不清那么多。

用了几次之后,我总结了点经验:

  • 这玩意儿,确实能帮咱们提个醒。 特别是写一些比较正式的文档或者文章的时候,自己检查完了再用它过一遍,能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忘了加引号,或者不小心大段引用了没改写,省得将来麻烦。确保学术诚信嘛还是挺重要的。
  • 怎么用反抄袭软件效果最好?学会这几步让你的文章更原创!

  • 但是,也不能全信它,更不能被它吓住。 机器毕竟是机器,它有时候挺死板的,缺乏人脑的灵活判断。有些明明是自己原创的想法,或者合理的引用格式,它也可能给你标红。这时候就得自己仔细甄别,别因为它标红了就以为自己一定错了,盲目修改反而可能把好东西改坏了。
  • 修改重复内容也是个技术活。 不是简单换几个同义词、颠倒一下语序就行的,那叫“伪原创”,高级点的软件照样能查出来。最好是真的理解了原文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自己的逻辑重新组织表达,这才是真本事。
  •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肚子里得有货,得真正去思考和创作。 你要是真下了功夫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不容易跟别人一样。抄袭这事儿,说到底还是个态度问题和能力问题。

这反抄袭软件,我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工具,也是现在写作环境下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它一方面像个“电子眼”,监督着咱们别动歪心思,维护学术的尊严;另一方面,也像个“镜子”,让咱们看看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有几分成色,哪些地方还需要打磨。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写点东西可真不容易,不光要琢磨内容创新,还得防着被机器“判罚”重复。也算是时代特色了,大家写东西的时候多留个心眼总是好的。

我这实践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算不上多专业,就是自己瞎琢磨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伙儿一点参考。以后再有啥好玩的实践,再来跟大家分享!

怎么用反抄袭软件效果最好?学会这几步让你的文章更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