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实况足球2010妖人吗?重温那些年必签的潜力股!

tmyb

今天跟大家聊聊我当年玩《实况足球2010》那会儿,捣鼓“妖人”球员的那些事儿。那会儿可真是热情高涨,一有空就扎进游戏里头。

初探门径,发现“妖人”的乐趣

刚开始玩大师联赛,我也是懵懵懂懂的,就想着签点有名气的球星,结果发现预算根本不够,或者人家不愿意来我这小破队。后来有一次,瞎猫碰上死耗子,签了个便宜的年轻球员,没几场比赛,嚯,那小子蹭蹭地涨能力,表现也越来越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游戏里头,有些球员初始能力不咋地,但潜力巨大,养起来特别有成就感,这就是所谓的“妖人”。

还记得实况足球2010妖人吗?重温那些年必签的潜力股!

我的“淘金”实践过程

从那以后,我就跟魔怔了似的,一门心思扑在发掘妖人上了。我的法子也挺笨的:

  • 筛选年龄: 我一般会把球员搜索的年龄上限设在21岁,甚至更低,17、18岁的是重点关注对象。
  • 看初始数据和成长曲线: 虽然初始数据可能平平无奇,但有些球员的成长曲线类型会暗示他潜力不错。那时候我也不懂什么“自动成长”还是“培养成长”,就看那个曲线的形状,感觉能往上飚的就重点留意。
  • 国籍和联赛: 我发现有些特定国家或者次级联赛里,更容易藏着宝贝。比如一些南美国家,或者欧洲二三流联赛的队伍里,经常能翻到惊喜。
  • 还记得实况足球2010妖人吗?重温那些年必签的潜力股!

  • 反复试错: 看中了就签下来,哪怕便宜,也得占个转会名额。然后就拉到比赛里去练,或者在训练里多给他点机会。有些是真的能打出来,有些可能就水了,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

记忆深刻的几位“妖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具体每个妖人的名字我可能记不太全了,但有几个印象还是挺深的:

胡亚雷斯: 这哥们儿我记得是乌拉圭的,中场多面手,身体素质好像不错。刚签来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但练着练着,攻防两端都能顶上去,非常好用。在我那支财政紧张的队伍里,简直是万金油。

阿尔贝托·吉拉迪诺: 这个不算纯粹的“妖人”,因为他本身已经有点名气了。但在2010那会儿,他还不算太老,价格也还能接受,买过来当个主力前锋,进球效率是真高,用起来特别顺手。

还记得实况足球2010妖人吗?重温那些年必签的潜力股!

一些后卫和小将: 我还特别喜欢淘一些速度快、身体硬朗的年轻后卫。记得有个日本的后卫,好像叫田中斗莉王什么的,虽然名字怪,但防守是真稳。还有一些非洲或者东欧的小将,名字都拗口得很,但签过来一练,哇,速度飞快,或者身体对抗强得一批。

范佩西和纳尼这类: 他们那时候也还年轻,虽然价格贵点,但如果能砸锅卖铁签下来一个,那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范佩西,左脚射门那叫一个舒服。

培养的乐趣与成就感

对我来说,玩《实况足球2010》最大的乐趣,已经不是用皇马巴萨去虐菜了,而是带着自己一手发掘和培养起来的“妖人”队伍,从乙级联赛一路打上来,捧起欧冠奖杯。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真是个伯乐,把一匹匹不起眼的璞玉雕琢成了无价之宝。看着那些小将从六七十分的能力值,一步步成长到八九十分,甚至更高,那种满足感真是其他玩法给不了的。

那时候,我经常会为了一个看上的小妖,跟电脑俱乐部磨上好几个转会窗口,签下来之后,就跟养孩子似的,每场比赛都让他上场,给他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有时候看到他能力涨了,或者打进关键球,比我自己进球都开心。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天天抱着手柄研究球员数据的日子,虽然简单,但确实充满了乐趣。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朋友在玩这款老游戏,或者对这些“妖人”还有印象?

还记得实况足球2010妖人吗?重温那些年必签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