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今儿个咱们聊点怀旧的,就那小浣熊水浒卡。一提这个,我这记忆匣子可就关不住了,满满的都是回忆。
最初的冲动:一切为了卡片
想当年,我还是个屁颠屁颠的小学生。那会儿小卖部里最火的是除了辣条,就是小浣熊干脆面了。那面饼子味儿也就那样,有时候甚至都顾不上吃,主要就是为了里头那张卡! 刚开始,是看见班里几个同学神神秘秘地凑一堆,手里拿着几张小画片儿比比划划,嘴里还念叨着“宋江”、“武松”啥的。我这一好奇,凑过去一瞅,嗬!这卡片画得可真带劲儿,人物特威风。
从此,我这零花钱就有了新的去处。每天放学,兜里揣着几块钱,直奔小卖部。买上一包,那种拆包前的期待感,现在想想都觉得刺激。 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袋,先把卡抽出来,再管那面饼子。要是抽到一张自己没有的,能高兴得跳起来;要是重复的,就有点小失落,盘算着明天跟谁换去。
收集的过程:痛并快乐着
慢慢地,收集的卡片越来越多了。从最初的几张,到几十张,再到厚厚的一沓。我们那会儿,下课铃一响,教室里、走廊上,准能看见一堆堆的小脑袋凑在一起“斗卡”、“换卡”。 “你有天魁星宋江吗?”“我用两张晁盖换你一张鲁智深行不?”讨价还价,不亦乐乎。
为了能多弄点卡,也是想尽了办法。有时候央求爸妈多给点零花钱,有时候甚至“战略性”地不吃早饭,就为了省下钱买干脆面。我还记得,有段时间为了某几张稀有卡,比如传说中的“呼保义宋江”或者“玉麒麟卢俊义”,简直是魔怔了。 那会儿就觉得,要是能集齐108将,那得是多牛掰的事儿!
卡片背后的信息也没少看。什么人物的绰号、星宿、擅长的兵器,还有简单的生平简介。不知不觉中,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名字和大概事迹,就这么给记住了,比上语文课本里的东西记得牢多了。 像什么“天机星智多星吴用”,一听就知道是个军师,“花和尚鲁智深”那禅杖使得虎虎生风,还有“行者武松”打虎的威猛,都通过这些小卡片印在了脑子里。
收集过程中也有不少“坑”。比如有些卡特别难出,买了一堆都是重复的。还有的小伙伴会拿一些“假卡”或者品相不好的来忽悠人,那时候也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最气人的是,有时候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一整箱,想着这下能出几张好卡了,结果开出来一堆“杂兵”,心情能郁闷好几天。
最终的“成果”与回忆
折腾了好几年,我的水浒卡也积攒了厚厚的好几摞。虽然到好像也没能把108将加上那几张恶人卡凑得齐齐整整,总有那么几张是“怨念物”。但那个收集的过程,那种期待、惊喜、失落、交换的乐趣,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我还记得,当时画这些卡片的师傅们也挺牛的,每个人物都画得有模有样,很有神韵。比如宋江那张,背后风云雷电的,手里还拿着天书,挺有大哥范儿。卢俊义就更不用说了,金甲宝马,威风凛凛。 细节也挺讲究,什么鲁智深的纹身,禅杖的样式,都挺还原的。
那些曾经视若珍宝的卡片,大多都静静地躺在某个箱子的角落里,可能有的已经泛黄,有的边角也磨损了。但每次大扫除偶然翻出来,还是会拿在手里看半天。 那不仅仅是一堆纸片,更是一段回不去的童年时光,一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以上就是我当年沉迷小浣熊水浒卡的一段实践记录了。不知道各位老铁,你们当年有没有为这小卡片疯狂过?欢迎评论区聊聊你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