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前阵子折腾硬盘照片恢复那点事儿。真是说起来都是泪,但也算积累了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伙儿,万一谁也碰上了。
起因:老伙计突然罢工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块用了好些年的移动硬盘,里面存了不少照片,主要是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记录,还有些以前出去旅游拍的风景照,都挺有纪念意义的。平时用着也没啥大毛病,就是偶尔读盘慢点。结果就在上个月,我想找几张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插上电脑,硬盘指示灯闪了几下,然后就没动静了。电脑里也看不到盘符。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坏了,这可咋整?这些照片可没在别处备份!
初步尝试:各种折腾
我寻思着是不是接触不良,换了个USB口试试,不行。又换了根数据线,还是不行。重启电脑,依然没用。我把耳朵贴在硬盘上听,能听到里面有轻微的“咔哒咔哒”声,虽然不大,但感觉不太妙。这时候我有点慌了,真怕里面的数据就这么没了。
我就想到了用那些数据恢复软件试试看。死马当活马医呗。
软件大战:免费到付费的摸索
我先是上网搜了搜,找了个评价还不错的免费数据恢复软件,好像叫啥来着,名字有点忘了,反正是个挺常见的。下载安装,然后对着那个“失踪”的硬盘分区开始扫描。
第一回合:免费软件初体验
扫描过程: 那叫一个漫长,我那硬盘大概1TB,扫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才结束。期间我也不敢动电脑,就怕影响它工作。
扫描结果: 结果出来一看,倒是扫出来不少文件,各种格式都有。我赶紧按类型筛选照片,主要是JPG和RAW格式。看着列表里密密麻麻的文件名,心里燃起一丝希望。
恢复与查看: 我勾选了那些看起来像照片的文件,选了个新的空白U盘作为恢复路径,千万不能恢复到原盘,这是常识。恢复过程也挺久。等恢复完了,我兴冲冲打开U盘一看,傻眼了。好多照片缩略图看着是好的,一点开就提示文件损坏或者无法打开。还有些照片,文件名直接就是乱码,或者图片打开一半是灰的,或者颜色完全失真。能完整打开的,估计也就三四成,而且很多都不是我最想要的那批。
这时候我有点泄气了。免费的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至少对我这情况是这样。可能是因为硬盘有物理损伤,免费软件处理能力有限。
第二回合:咬牙上专业软件
不甘心!那些照片太重要了。我又开始琢磨,是不是得用更专业的、付费的软件试试。虽然有点肉疼,但比起照片的价值,也只能认了。这回我学乖了,多方比较了一下,选了个口碑和功能都比较强的专业数据恢复工具。具体名字我就不说了,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大家可以自己搜搜看,有不少选择。
再次扫描: 付费软件操作界面通常更友好一些,功能选项也多。我还是选择了深度扫描模式,针对丢失分区进行扫描。这回扫描时间更长,差不多七八个小时,电脑风扇呼呼转,我心也跟着揪着。
惊喜的发现: 扫描结果出来后,我仔细查看。这回明显不一样了!软件能预览大部分照片,而且预览图看起来都很正常。它还把文件按目录结构给整理出来了,找起来方便多了。
选择性恢复: 我根据目录和预览,把我最关心的那些照片文件夹整个勾选上,然后指定恢复到另一个大容量的移动硬盘里。这个过程又花了好几个小时。
最终结果与反思
守得云开见月明
等所有选中的照片都恢复完毕,我赶紧一张张检查。太激动了!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照片都成功恢复了!而且质量也都没问题,跟我之前存的一样。有几张特别老的,可能因为存储时间太久或者当时硬盘扇区确实坏得比较厉害,还是有点小瑕疵,比如底部有一小条花屏,但主体内容都在,已经很满足了!
那一刻,真是长舒一口气,感觉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经验教训
这回折腾下来,最大的教训就是:
重要数据一定要多重备份! 我现在把所有重要的照片和文件都做了至少两份备份,一份在移动硬盘,一份传到了云盘。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硬盘有异响要警惕! 像我这回听到“咔哒”声,就是硬盘快不行的信号,早点发现早点处理,可能损失会更小。
数据恢复软件选择: 如果数据非常重要,且免费软件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尝试专业的付费软件。虽然要花点钱,但成功率确实会高不少。如果硬盘物理损坏特别严重,比如摔了、泡水了,那软件可能也无能为力,就得找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了,那个价格就更高了。
恢复时务必选择新的存储介质: 千万不要把恢复出来的数据直接存回原来的故障盘,那样会造成二次破坏,神仙也难救。
行了,我这趟“硬盘照片恢复历险记”就分享到这儿。希望我的这点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也算没白折腾这一回。数据无价,备份趁早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