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说说我捣鼓的那个“九阴真经慕白剑鞘”。听着名头挺大?也就那么回事儿,纯属瞎折腾。
起因是啥?就前阵子,年底大扫除,翻箱倒柜找东西,结果从犄角旮旯里扒拉出来一块老木头。也不知道是啥木头,更不知道啥时候留下来的,黑不溜秋的,死沉。看着还挺整齐,扔了又觉得怪可惜的,就寻思着,要不拿它做点啥玩意儿。
刚好那几天闲着没事干,又把以前看过的武侠片翻出来重温了一遍。看到李慕白耍他那把青冥剑,那叫一个潇洒!灵感“噌”一下就来了,要不,就给这破木头整个剑鞘?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九阴真经慕白剑鞘”!听着是不是特唬人?特有武林高手的范儿?虽然我压根儿就没剑,更别提啥劳什子九阴真经了,纯粹是自个儿瞎起哄,图个乐子。
说干就干,咱也不是那种拖拖拉拉的人。工具? 那可就寒碜了。就家里那几把用了好多年、都快生锈的破玩意儿:一把小刀,还是切水果剩下的;几张砂纸,粗的细的都有点,还是上次装修剩下的;外加一把小锤子,平时敲敲钉子用的。没了,真没了。一开始我还琢磨着,不就一木头壳子嘛能有多难?结果一上手,我勒个去!
这木头,比我想象的硬多了!那小刀跟刮痧似的,半天刻不下来多少。设计图? 哪有那高级玩意儿,全凭脑子瞎琢磨,刻到哪儿算哪儿。那几天,家里木屑满天飞,搞得跟个小型木工房一样,地上、桌上、沙发上,哪哪儿都是。我老婆瞅着直皱眉头,差点没把我连人带木头一起打包扔出去。
最难搞的是剑鞘那个口子,要挖得不大不小,还得平整,不然以后真有剑也塞不进去(虽然并没有)。我试了好几次,手上也没个准头,废了好几块边角料,心疼得我直抽抽。然后就是打磨,我的天,那叫一个漫长,简直是水磨工夫。从粗砂纸磨到细砂纸,胳膊都快磨断了,感觉比上班还累。手上磨出好几个泡,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至于“九阴真经”的元素,嘿这个嘛我偷偷摸摸在剑鞘内侧,用小刀歪歪扭扭地刻了几个字,反正别人也看不见,自己心里知道就行了。具体刻的保密!“慕白”这个名号嘛我倒是想做得飘逸一点,结果手艺跟不上,就力求一个简洁古朴,没整那些花里胡哨的雕刻,怕弄巧成拙,越整越难看。
中间有一次,一个不留神,小刀“哧溜”一下,差点把手给划了老大一个口子,吓得我一哆嗦,冷汗都下来了。当时真有点泄气,心想这玩意儿费这么大劲干扔了不干了!可转念一想,这都开头了,弄一半扔了,也太不像话了。就跟我以前干好多事儿似的,一开始雄心壮志,热血沸腾,中间一遇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不行,这回说啥也得坚持下来,好歹弄出个样儿来!
总算是弄完了,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个礼拜的零碎时间。你还别说,擦干净了木屑,再用点家里的核桃油给它擦了擦,远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古色古香的。虽然近看嘛那肯定是毛毛糙糙的,手工痕迹特明显,坑坑洼洼的地方也不少,跟我这粗人一个德行,细致活儿干不来。算不上啥精品,更别提艺术品了,顶多就算个自娱自乐的手工小玩意儿。
但怎么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捣鼓这么个玩意儿,过程比结果有意思多了。那种从一块不起眼的烂木头,一点点把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虽然差距还挺大),这个过程挺有成就感的。现在这“剑鞘”就摆在我书架上,也没啥实际用处,就是看着它,偶尔拿起来摩挲摩挲,还挺得劲儿。这就是我的“九阴真经慕白剑鞘”,不值啥钱,就是图一乐呵,瞎折腾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