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一直琢磨这事儿,老觉得司马昭比他哥司马师要厉害。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这名气简直是震天响,谁不知道他。结果,我这人就爱较真,闲着没事儿,就去翻了翻那些老掉牙的记载,想看看这兄弟俩到底是个啥情况,算是给自己找点事干。
这一看不要紧,我发现我以前的想法,简直是错到姥姥家了。司马师这家伙,可真不是省油的灯。
就说那高平陵政变,这可是司马家翻盘的关键时刻。我仔细瞅了瞅当时的记录,司马懿把那个掉脑袋的计划跟俩儿子一说,司马昭那小子,据说是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紧张得不行。可他哥司马师?人家跟没事人一样,照睡不误,心理素质那叫一个稳。 这临危不乱的劲儿,单这一点,我就觉得不简单。
等到真动手的时候,司马师也是亲自带着兵马,咔咔咔就把司马门给控制住了,帮着他爹司马懿稳住了首都洛阳的局面。事后论功行赏,司马懿直接就提拔司马师当了卫将军,还封了长平乡侯。这卫将军在当时那可是相当高的武将职位了,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差不多就是禁军总司令那种感觉。再看看司马昭,就只是多给了一千户的食邑。这差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明显他爹更看重司马师。
后来司马懿快不行的时候,我看到他做的安排,更是把家底儿、把整个魏国的大权,都交给了司马师,让他当了大将军,总揽朝政。那时候的司马昭?还只是个一方都督。这不明摆着嘛司马懿是把整个家族的希望,未来的担子,都实实在在地压在了大儿子司马师的肩膀上。
司马师接手之后,也确实有两把刷子,没让他爹失望。他这个人,史书上说他“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我看一点都没夸张。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挺有名气,跟夏侯玄、何晏那些人差不多一个档次,后来当了中护军,还定了选拔人才的规矩,不搞虚头巴脑的,是个干实事的人。 他掌权那几年,不仅顶住了东吴和蜀汉那边的军事压力,还亲自带兵出去,把毌丘俭、文钦搞的叛乱给平定了。处理这些大事,那叫一个果断,绝对是个硬茬子。
可惜,真是可惜。这么一个厉害角色,老天爷不给面子。司马师在平定叛乱回来的路上就病死了,那时候他才四十八岁。真是太可惜了,英年早逝。 我总琢磨,要是他能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这后面的历史怎么写,还真不好说。
经过我这么一番瞎琢磨和“实践考察”,我算是彻底搞明白了。这司马师,绝对是个被他弟弟名气给盖住的狠角色。可能比他那个天天被咱们挂嘴边的弟弟,还要厉害不少。有时候,名气大的,不一定就是本事最大的那个, 叫得最响的狗不一定咬人最狠。这事儿也算是给我提了个醒,以后看人看事,不能光看表面热闹,得往深了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