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事儿,还真得从头捋捋。咱这不也是为了教学创新,想搞点有意思的嘛那阵子,学校里不都提倡什么“情景教学”、“互动体验”之类的,我就寻思着,英语课也不能老是死气沉沉地背单词、讲语法。
起因和准备
我琢磨着,怎么能让学生们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尤其是那些活跃分子,比如咱们班的英语课代表,那孩子英语底子不错,也乐于表现。我就想,能不能让她来主导一个特别的环节。正好那段时间,课文里学到了关于动物、农场之类的词汇。灵感这不就来了嘛
我就跟课代表商量,说:“小李(假设课代表姓李),下周咱们搞个小活动,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跟动物相关的英语表达,但是得用点特别的方式。”她一听就来劲了,问我咋特别。我说:“你回家看看,有没有什么能代表‘农场’或者‘家禽’的小道具,活的最”
你猜怎么着?这课代表还真上心。她家正好在郊区,养了些鸡鸭。她说:“老师,我能带只小鸡来不?保证乖!” 我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够新颖,也够“互动”。安全问题我也考虑了,让她务必用个稳妥的笼子装着,并且活动范围要控制
课堂实践过程
到了上课那天,课代表果然提着个小竹笼子进来了,里面装着一只毛茸茸的小黄鸡,还挺可爱的。同学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按照计划,课代表先是用英语介绍这只小鸡,比如 “This is a little chick. It says 'peep, peep'.” 之类的。然后,她准备了一些跟鸡有关的习语或者小故事,打算一边指着小鸡,一边给大家讲解。这时候,我就让她把小鸡从笼子里抱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她能更方便地“指鸡说话”。
一开始还挺顺利的,小鸡也乖乖地待在课代表手上。课代表讲得也挺投入,时不时用手指指小鸡,或者模仿鸡的叫声。比如讲到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 (不要过早乐观),她就指着小鸡说:“Like this little one, we don't know if it will grow into a big hen yet!”
高潮来了!就在课代表讲得兴起,想让小鸡配合一下,轻轻“插”(就是轻推、引导)一下小鸡的翅膀,示意它动一动的时候,那小家伙可能是被这么多人盯着,有点紧张,突然“扑棱”一下,从小课代表手里挣脱了!
这下可小鸡直接跳到了讲台上,然后又“嗖”地一下窜到了地上。课堂上顿时一片小小的惊呼和笑声。课代表也懵了,赶紧弯腰去抓。那小鸡也是机灵,在课桌底下钻来钻去。同学们有的帮忙指方向,有的想伸手拦,场面一度有点“失控”,但更多的是欢乐。
我赶紧维持秩序,说:“同学们,Don't panic! Let's help our class representative to catch the chick, but be gentle!” 于是一场小小的“抓鸡行动”就在英语课上展开了。课代表在前面“围追堵截”,时不时还冒出几句英语:“It's under the desk!” “Catch it, quick!” 其他同学也用英语给她支招。
结果与反思
费了点小劲,总算是把那只调皮的小鸡给“缉拿归案”了。虽然原定的教学计划被打断了那么一小会儿,但效果出奇地
- 1,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平时一些不怎么开口说英语的同学,在那种情境下也忍不住用英语喊了几句。
- 2,很多关于动物、动作的词汇,比如 “chase”(追逐)、“escape”(逃跑)、“catch”(抓住),还有一些方位词,都在这种真实的场景中得到了运用和巩固。
- 再者,课代表虽然一开始有点小尴尬,但她很快调整过来,还用英语和大家交流如何抓鸡,也锻炼了她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
总的来说,这回“在英语课上用鸡插(引导、互动)英语课代表(的教学环节)”的实践,虽然有点小意外,但确实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以后再搞类似活动,安全措施和道具的控制得更严格一些,不能真让小动物满教室跑。不过这种尝试还是挺值得的,至少学生们对那堂课的印象肯定特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