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琢磨着这个“x星球”的事儿。一开始也没啥头绪,就觉得这名字挺带劲,挺神秘的,就想自己动手搞点啥出来,也算是一次小小的实践探索。
最初,我寻思着,既然叫“x星球”,那肯定得有点科幻味儿。我想象着是不是可以搞个类似星际旅行的小场景,或者设计一个外星生物啥的。于是我就先打开了我的画图板,没错,就是系统自带那个,想画个大概的星球地貌和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结果?画了半天,感觉自己画出来的东西,跟我脑子里想的完全是两码事,那线条,那颜色,简直不忍直视。得,美术这条路看来是走不通了,至少短期内是。
然后我就想,既然画不出来,那能不能用文字来构建?我开始尝试写一些关于x星球的小片段。比如,这个星球的气候怎么样?有没有智慧生命?他们的文明程度如何?我设定了几个基本点:比如x星球是个双星系统里的行星,所以昼夜温差极大;上面有一种液态金属构成的生物,能够随意变形。写着写着,我又觉得太空泛了,不成体系,更像是一些零散的点子,离“实践记录”还有点远。
转变思路,聚焦具体场景
折腾了一阵子,我发现自己有点眼高手低了。想要一下子就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对我目前的精力来说,有点不切实际。于是我决定缩小范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任务”上。这时候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里面提到过“逃生舱”、“黑暗空间”之类的元素。
这不就有方向了吗!我决定把我的“x星球”实践,设定成一个“搜寻失落信号源”的小故事背景。这样一来,我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我的实践记录了。
我的实践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 第一步,构思主角和他的座驾。 我设定主角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宇航员,他的飞船嘛就叫“探索者七号”,一艘小型的、功能齐全但有点老旧的探测船。我还给飞船设计了几个关键模块,比如扫描系统、能源核心、简易维修臂什么的。这些我都是用文字描述记录下来的,想象着它们运作的样子。
- 第二步,设定x星球的某个特定区域。 我没打算描绘整个星球,太大了。我选定了一个被称为“阴影峡谷”的区域,那里常年光照不足,地磁混乱,是信号最容易丢失的地方。我在纸上简单画了个这个区域的草图,标了几个可能有信号源干扰的点。
- 第三步,模拟搜寻过程中的挑战。 这就是实践的核心了。我开始设想“探索者七号”进入“阴影峡谷”后会遇到什么。比如:
- 突然的能量风暴,导致飞船部分系统失灵,需要紧急修复。我就记录下可能用到的修复步骤,需要哪些虚拟的“备件”。
- 发现一些误导性的信号源,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其他未知东西发出的。记录下如何甄别真假信号的过程。
- 遇到一些x星球的本土“小麻烦”,比如会吸附能量的奇异植物,或者有磁性干扰的矿石区。记录下如何规避或者应对。
- 第四步,找到目标(或者阶段性成果)。 经过一系列的“虚拟操作”和“问题解决”,主角最终定位到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信号源——一个来自早期失踪探险队的求救信标。到这里,我这回的实践就算告一段落了。
整个过程,我都是用文档记录下来的。 详细描述了飞船的状态变化、遇到的问题、我的“解决方案”以及最终的结果。虽然没有真的写一行代码,也没有画出精美的图片,但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实践,也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小型的叙事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
感觉就像是在脑子里玩了一场单人桌面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这回对“x星球”主题的实践,我发现,有时候把想法具体化、流程化,哪怕只是通过文字描述,也能收获不少东西。以后再有类似的想法,我可能还会用这种方式先“跑”一遍,看看是否可行,或者能发现什么新的乐趣点。这比一开始就闷头搞技术细节要轻松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