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做的那个“雨后的小故事2 动态图片”,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但真动手做起来,还是踩了不少坑。
我寻思着这动态图片嘛肯定得找点素材。先是网上搜罗了一大堆雨后的图片,什么树叶上的水珠,小草上的露珠,都挺好看的。然后又找了些小动物的素材,像蜗牛,小蚂蚁,想着让画面更生动点。
素材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让它动起来。我琢磨着,这得用到GIF制作工具。之前用过一些在线的,感觉不太好用,就下载了一个专门做GIF的软件。打开软件,先把那些静态的图片一张张导进去。
导进去之后,就开始调顺序和时间间隔。我想要那种雨后阳光洒下来,小动物们慢慢开始活动的赶脚,所以得仔细调整每张图片的播放时间。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找准那个“慢”的感觉,太快了就没意思了。
调好顺序和时间,接下来就是加特效。我想让水珠有那种blingbling的感觉,就在软件里找了些闪光的效果,往水珠上加。这玩意儿加多了就俗气,加少了又没感觉,得一点点试。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让小动物动起来。我把蜗牛和小蚂蚁的素材抠出来,然后用软件里的动画功能,让它们在画面里慢慢爬动。蜗牛爬的时候,还得让它的触角动一下,这样才更真实。
这部分最耗时间,得一帧一帧地调。稍微有点偏差,看起来就很僵硬。我对着屏幕,眼睛都快看瞎了,才把这几个小动物的动作调顺畅。
把所有的元素都组合起来,预览一下。发现有些地方还是不太自然,又回去修修改改。就这样来回折腾了好几遍,才终于做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雨后的小故事2 动态图片”。
做完之后,我总结了几点:
- 素材很重要,一定要找高质量的素材。
- 时间间隔是关键,掌握好节奏才能做出好的效果。
- 特效要适度,不要画蛇添足。
- 耐心最重要,制作GIF是个细致活,急不得。
虽然过程很累,但看到的作品,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希望我的这个小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