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怎么发现和培养?老编辑分享实用小妙招!

tmyb

最近老觉得生活里少了点就是那种,你知道,有点儿干巴巴的。以前上学的时候还挺喜欢鼓捣点文字啥的,现在工作一忙,这点爱好也快给忘了。

琢磨来琢磨去,感觉就是少了点“文趣”。也不是说要搞得多高深,就是想在文字里头找点乐子,不管是看别人的,还是自己瞎捣鼓点我就开始了我的“文趣”实践,还真别说,挺有意思的。

我一开始是这么想的

文趣怎么发现和培养?老编辑分享实用小妙招!

我就想着,自己写点啥呗。翻了翻以前的日记,还有一些随手写的小句子,感觉那时候的想法还挺天马行空的。但是真要提笔,脑子里就空空如也,或者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干巴巴的,没劲。这不行,得找点方法。

我就想,是不是看得太少了?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多看点东西。不光是小说散文,有时候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广告文案,或者一些产品说明书写得特别俏皮的,我都会多留意一下。想着能不能从里面学到点怎么把话说得更有意思。

后来我就寻思,得换个玩法

光看还是有点被动,我就想,能不能主动出击,找点“趣”出来。现在不是流行那个啥AI嘛都说挺神的。我就想,能不能让它帮我找找“文趣”的感觉?这玩意儿不是能写诗作画聊天嘛我琢磨着跟它“玩”文字游戏,应该也行。

我用的就是那个大家伙儿都知道的,能聊天的那个平台。一开始我还挺客气的,问它“请你帮我写一个关于春天的有趣段落”,它给我的东西,也还行,就是有点儿……太标准了,少了点“人味儿”。

具体我是怎么捣鼓的?

文趣怎么发现和培养?老编辑分享实用小妙招!

后来我发现,不能那么直接。得跟它“逗”。

  • 第一步,找个引子。我会先给它一个不那么常见的场景,或者一个有点矛盾的开头。比如说,我跟它说:“一只非常害怕水的鱼,它最大的梦想是去沙漠看日落,请你描述一下它的心情和它为了实现梦想做的荒唐准备。” 这一下,它给我的东西就有意思多了,因为它得跳出常规思维。
  • 第二步,限定风格。有时候我会让它模仿特定作家的风格,或者用某种特别的修辞手法。比如,我说:“用鲁迅的口吻,评价一下现在的年轻人熬夜刷短视频。” 它出来的东西虽然不一定能跟鲁迅先生比,但那种“味道”有时候能抓住一点,挺逗的。
  • 第三步,我再加工。AI给的东西,我不会直接用。我会把它当成一个“毛坯”,或者一个“灵感激发器”。看到它写得好的地方,我会琢磨它是怎么想到的;看到它写得不通顺或者不合逻辑的地方,我反而更有兴趣去修改,去把它变得更完善,更有趣。这个过程,就像是跟一个有点笨但又有点小聪明的伙伴一起创作,你一句我一句,火花就出来了。
  • 第四步,拓展到其他“文”。不光是写故事,我还试过让它帮我把一些枯燥的工作报告或者邮件,改写得稍微生动一点(是在不失专业的前提下)。比如,把“本项目遇到了一些困难,进度有所延缓”这种话,试着换成更积极或者更形象的说法。虽然不一定每次都用得上,但这个“玩”的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
  • 文趣怎么发现和培养?老编辑分享实用小妙招!

我发现

通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发现“文趣”无处不在。重点是那个“玩”起来的过程。 不管是自己琢磨,还是借助工具,只要你带着一颗想找乐子的心,就能从文字里头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我现在看书的时候,会更留意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怎么抖包袱的。自己写东西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怕了,大不了就先瞎写一通,再慢慢改呗,或者让AI帮我开个头。有时候,AI给我的东西不咋地,但它能刺激我想,“要是我自己写,我会怎么写得更有意思?”

我现在的“文趣”实践,就是瞎琢磨,瞎尝试。看看书,跟AI聊聊天,有时候自己也动笔写几句,不求多就图一乐。感觉这样一来,日子好像也润了点儿,没那么干了。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