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留留学”这事儿,主要是当初我自个儿琢磨出国那会儿,在找留学机构这事儿上,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也踩了不少坑,所以把我的经验捋一捋,给大伙儿做个参考。
我的留学机构筛选血泪史
刚开始,我对留学这事儿也是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想着专业的事儿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办,就开始满世界打听留学中介。那会儿信息也没现在这么发达,主要就是靠朋友推荐,还有自己上网瞎搜罗。
第一步:广撒网,初步接触
我记得我一开始是列了个单子,把听说的、网上看着还行的机构都圈了出来。然后,我就一家家地跑去咨询。那时候真是体力活儿,有的机构在市中心写字楼,有的藏在犄角旮旯里。去了之后,一般都是先有个顾问老师接待你,问问你的基本情况,想去哪个国家,什么专业,成绩怎么样之类的。
我当时就发现,有的顾问老师,特别能说会道,把你夸得跟花儿似的,说你这条件,申请个顶级名校,问题不大!听着是挺美的,但我心里也犯嘀咕,真有那么容易?还有的,就一个劲儿地催你签约,说现在报名有优惠,名额紧张啥的。这种我一般扭头就走,感觉不靠谱。
第二步:细筛选,看顾问专业度
跑了几家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筛选了。我特别看重顾问老师的专业能力。怎么看?
- 看他们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 我会故意问一些比较细的问题,比如某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或者某个学校的申请偏如果顾问老师支支吾吾,或者净说些官话套话,那基本就可以pass了。
- 看他们给的选校方案。 我发现有些机构,为了让你签约,会给你列一堆冲刺的名校,保底的学校反而说得含含糊糊。靠谱的顾问,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给你一个合理的梯度方案,冲刺的、匹配的、保底的都得有,而且能说出这么规划的理由。
- 看顾问团队的稳定性。 我还悄悄打听过,有些机构顾问流动性特别大,今天跟你聊得好好的,明天可能就离职了,那后期服务谁来保证?所以我倾向于找那些顾问团队比较稳定的。
第三步:抠细节,问文书和后续
留学申请,文书材料太重要了!这可是招生官了解你的重要窗口。所以我特别关注文书这块儿。
我直接问他们:你们的文书是怎么做的?是套模板还是个性化定制? 有些机构坦白说就是有模板,改改就能用,这种我直接排除。我想要的是能体现我个人特色和想法的文书。我会问他们文书老师的背景,有没有相关专业的写作经验,能不能跟我进行头脑风暴,深入挖掘我的素材。
还有就是后续服务。申请成功了不是就完事儿了,还有签证、住宿、行前准备一大堆事儿。我就问清楚,这些服务包不包含在内?如果遇到问题,他们能提供哪些支持?这些都得在签合同前搞明白。
第四步:比口碑,做最终决定
筛选到可能就剩下两三家了。这时候,我就会再去搜搜这些机构的口碑,看看过来人都是怎么评价的。网上的评价也得甄别着看,不能全信。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实打实的差评,比如指责他们不负责任、虚假宣传之类的。
我还记得,我最终选的那家,顾问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实在,不吹牛,分析问题也比较客观。文书老师也跟我聊了好几次,帮我梳理思路,出来的初稿虽然还需要修改,但能看出来是用心了的。
我总结的几点心得
走完这一遭,我也是感慨良多。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找留学中介这事儿,有几点特别重要:
- 别盲目迷信大机构。 大机构有大机构的好处,但关键还是看负责你案子的那个顾问老师靠不靠谱。小机构如果用心,也可能做得很
- 顾问老师是核心。 一定要找个专业、负责、跟你沟通顺畅的顾问。他/她是你整个申请过程中的引路人。
- 文书不能马虎。 千万别用流水线出来的模板文书,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和优势。
- 合同条款看仔细。 服务内容、费用明细、退费政策等等,都要白纸黑字写清楚,免得以后扯皮。
- 自己也要上心。 中介是辅助,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学校信息、专业前景这些,自己也要主动去了解。
我当时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虽然过程有点折腾,但结果还算满意。希望我这点儿实践经验,能给正在“留留学”路上探索的兄弟姐妹们一点点启发!祝大家都能顺利拿到心仪的of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