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朋友圈看见有人发河边灯会的夜景照,嚯,那灯光糊得跟泼了颜料似的。我这暴脾气就上来了,翻出吃灰半年的微单冲下楼去。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蹲桥边拍完一看屏幕,差点把相机扔河里——照片里路灯全是毛边儿,人影拖得跟鬼魂飘过一样。
一、抄起家伙就往河边冲
当时天刚擦黑,我揣着相机包跑到护城河栏杆边。掏出三脚架咔咔拧开,没注意有条腿卡着石头缝。急着按快门,手肘哐当撞在铁栏杆上,疼得龇牙咧嘴。拍完第一张放大细看,树影底下全是躁点,水面反光糊成大饼,连河对岸的霓虹灯牌都渗出黄不拉几的光晕。
- 新手村踩雷实录:相机顶着自动模式当手机拍
- 现场翻车指标:ISO飚到6400,速度1/10秒
- 翻车副产品:收获三张免费虚影艺术照
二、抱着三脚架跟风打架
回家翻教程看到半夜,第二天带着加厚羽绒服又杀回去。这回特意把脚架插进石砖缝压紧,结果刚调好构图,一阵妖风把相机吹得直晃悠。赶紧从包里掏出超市塑料袋装碎石,吊在支架下当配重,袋子还破了个洞漏我满鞋沙子。
关键操作来了:- 手指拧着光圈环转到f/4
- 快门直接掰到8秒(风吹得手抖,还得用围巾裹住相机)
- ISO锁死在200
等慢悠悠倒计时完,屏幕跳出来的画面让我原地蹦跶起来——水面波纹变成绸缎质感,灯笼暖光像融化的黄油裹住柳枝,连飘着的雪粒子都在照片里冻成小光斑!
三、蹲马路牙子调色两小时
拍完回家导照片,刚兴奋地发群里就挨了盆冷水。搞摄影的朋友甩来原话:"红绿灯都快被你调成紫茄子了"。缩回被窝打开修图APP,把暖色调色条拽了三次才明白:路灯的橘黄得降饱和度,蓝紫光反而要加青。
折腾到凌晨三点,终于搞出能晒朋友圈的片子。三点干货直接喂你嘴里:
- 脚架不是摆设!配重比云台重要(沙袋矿泉水都行)
- 曝光时间拉长后,ISO必须摁死在400以下
- 别信眼睛看的颜色,路灯下的白墙在照片里就是橙墙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河边遛弯的大爷都凑过来问:"小伙子专业搞摄影的?" 我心说可拉倒,俩小时前还因为手抖拍糊了在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