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施拉格底板我就发愁!板子买来光秃秃的,跟块木头似的,胶皮咋配?不懂球的老婆还问我是不是买了个搓衣板回来。咋办?硬着头皮上呗。
瞎配第一套:直接掉坑里
我寻思着反手整个粘套总不会错,抽屉里翻出块别人推荐的“万能胶”,红彤彤的,名字挺唬人。正手?随便抄了块以前淘汰下来的黑色高密度海绵,看着挺厚实。粘完兴冲冲跑球馆找老张开练。
- 反手一拨:球直接往下栽,跟块石头掉水里似的,沉得离谱!
- 正手一抡:球是飞出去了,可手上啥感觉没有,底板硬邦邦,海绵死沉死沉,跟用板砖打球一个味,震得手麻!打了两局,胳膊都酸了,老张笑我是来举铁的。
抓瞎找攻略,越看越迷糊
回家赶紧查,好家伙!网上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这板子要吃“软饭”,配软胶;有人跳出来骂,说必须配硬的才出质量。还有推荐各种进口胶皮的,名字念都念不顺溜,一看价格,好几百一小块!我这底板才多少钱?心在滴血……
不管了,自己当小白鼠!抽屉里压箱底的旧胶皮全翻出来,管他适配不适配,挨个往上粘了试!
- 试了块超软蛋糕海绵:声音倒是响了,“啪啪啪”的,但手上感觉软绵绵,一发力球就飘,跟拍气球似的,根本打不到底板上。
- 换了块硬邦邦的老胶皮:感觉球砸上去就弹走了,板子还是那个死样子,球馆大爷都说我这动作僵得像提线木偶。
终于开窍:硬板得配软的吃球
折腾一圈,把胶皮撕了又粘,垃圾桶里全是剪下来的海绵边角料,心疼!坐在球馆凳子上发呆,看着球友打得噼里啪响。突然琢磨过来点味儿:这施拉格底板硬得像铁板,还配那么硬的海绵,可不就是硬碰硬嘛球砸上去没缓冲,全凭胳膊硬扛,能不透吗?透得手都麻了!
赶紧翻出以前买的一块中软蛋糕海绵,标着度数38左右,摸着比之前那些都软点。反手找来找去,掏出一块轻飘飘的涩性外套,据说吃球死马当活马医,粘上!
这一试,总算摸着门道了!
再上场,心里完全没底。试着反手轻轻一磕——球居然没往下栽,贴着网就过去了,手上还能感觉到球在胶皮上“蹭”了一下!信心来了,正手卯足劲抡了一板。嚯!明显不一样了!先是海绵“咬”住了球,往下陷一点,然后“嘭”的一声,底板那个硬劲终于透出来了,力量唰地顶出去,球又低又快,砸在对方台子上“砰”地炸开!老张眼镜都歪了:“嚯!吃错药了?这球爆!”
打了一晚上,
- 正手:那块中软蛋糕海绵真是绝了!度数别太高,得让球先吃进去,卸掉点劲儿,再把底板那个硬木头的弹性给爆出来。球冲,还贼稳。
- 反手:这块轻的涩套挺搭。因为底板硬,反手用小动作轻碰轻拨的时候,轻胶皮不吃力,手腕好控制,球不往下掉,线路还刁。
就这么成了!硬板子真不能配太硬或太重的皮,那叫自残!得配软的、吃球的皮把它那蛮力先温柔地接住,再狠狠地还回去。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打透了板子,心里还特有数,关键是——手终于不麻了! 早知道那些死贵死贵的“神胶”不用瞎买了,抽屉里一堆冤枉钱。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