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本来想给娃讲循环小数的题,结果翻车了——自己先卡壳了。书上光秃秃写着“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具体咋分根本没细说。得,连自己都没搞明白,还教啥孩子,赶紧搬出笔纸从头捋。
动手列算式
我先挑了几个简单分数硬除。1除以3,竖式刚拉完第一位就死循环了,0.333...这肯定算循环小数嘛顺手又算了1除以2,0.5直接除尽没毛病。
到1除以6这儿就邪门了:0.1666...前面冒出个孤零零的1,后面6开始没完没了。这玩意儿和0.333...看着就不是一挂的。当时就觉着,循环的“开头位置”肯定是关键。
蹲墙角翻书查资料
摊开教材猛扒拉,发现书上提了一嘴分母的质因数。我马上撕了张草稿纸验证:
- 分母3,质因数只有3,算出来是纯循环(0.333...)
- 分母6,质因数拆出2和3,算出来0.1666...果然带前缀
- 分母7,纯质数7,啪!0.142857循环体直接从头开始
- 分母30=2×3×5,得数0.0333...开头多个0
划拉到这儿突然开窍了——分母里但凡掺和了2或5,循环前准得多出几个“路人甲”。要是分母干干净净只有3、7这种质数(除了2和5),循环节保准从第一位就开始蹦跶。
实战做标记
怕自己记岔劈了,干脆用荧光笔在习题集上做记号:碰到分母先拆解质因数,见到2或5就画三角,其他质数画圈。
- 分母纯画圈的(比如9=3×3),直接标“纯循环”
- 画了三角还混着圈的(例如15=3×5),一律标“混循环”
- 分母是10、100这种纯2和5组合的?除得尽!根本轮不到循环出场
试着拿30开刀(质因数2、3、5全齐活),笔算出来0.0333...——开头这个0就是被2和5挤出来的“编外人员”,完全符合规则!
翻车后捡到宝
晚上老婆下班,我把这套方法显摆给她看。结果她初中当数学课代表的劲儿上来了,非让我用121除以999验算。我吭哧瘪肚除了半页纸,发现是0.121121121...她拍着大腿乐:“这不从头循环到尾吗?你刚才说的纯循环规则是铁律!”
后来刷手机看见同事群里讨论无限循环梗图,我冷不丁插了句:“你们知道0.142857循环六次就满血复活么?”结果被集体吐槽是“人形计算器”,这帮人哪知道我是刚在草稿纸上趟过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