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今天唠唠我咋给公司挑采购决策系统这事儿,真是一把辛酸泪。老板拍拍肩膀扔了句“找个靠谱的选型工具”,我寻思这还不简单?没想到一脚踩进连环坑。
第一步:上网瞎搜,眼都花了
先是跟个没头苍蝇似的上网搜“采购系统”、“选型工具”。好家伙,跳出来的满屏都是广告,什么“AI智能采购专家”、“一站式决策平台”,名字一个比一个唬人。挨个点开看官网,全是“行业领先”、“全球数千家企业选择”,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功能藏得严严实实,不填电话死活不给看细节,烦得我差点把鼠标扔了。
第二步:硬着头皮试用,全是套路
没辙,还是捏着鼻子填了信息,要了几个免费试用账号。这下热闹了:
- 踩坑1:贼拉卡顿的A家:界面花里胡哨,点个按钮要转好几圈,录入几个供应商数据,等了半天才刷出来,感觉像在用十年前的破电脑。
- 踩坑2:规矩贼多的B家:倒是流畅了,可那设置选项复杂得要命!想让采购经理也能参与打分?对不起,先买“专家协作模块”!想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加个权重?对不起,需要“企业定制包”支持!试用版就是个空壳子,干啥都要加钱,气得我直翻白眼。
- 踩坑3:神神叨叨的C家:说是能用AI分析,实际打分过程跟抽签差不多。选了仨供应商,分差不到0.1,给的理由居然是“历史表现稳定”、“数据波动正常”——合着跟没分析一样?看得我一脸懵。
第三步:问价格,吓出冷汗
老实了几个感觉还凑合的,想着问问价格。好嘛不问不知道,一问钱包都要哭了:
- 销售张嘴就是“年付XX万起”,连基础版都敢喊大几万,跟抢钱似的。
- 问了句“人少能便宜点不?”对方立刻笑呵呵:“按用户数收费,每个人头每年XXXX元。”我掰着指头一算,要是全公司采购口都用上,得搭进去个小部门半年的预算!老板听完报价,脸都绿了。
死磕到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让老板掏这笔钱?没戏!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折腾:
- 抓核心功能: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死磕打分功能!必须能按我们的标准(像价格、交货期、服务响应)设权重,让几个采购老手能简单打分。
- 找个老黄牛:翻出公司压箱底的协作表格工具。别嫌土,关键是稳定,谁都能用,不用额外花钱。
- 自己搭架子:
- 搞了个打分表:列清楚我们最关心的指标。
- 加个权重栏:给每个指标定个重要程度,比如价格占30%,服务占40%。
- 拉个评分栏:让采购老张、老王他们分别打分。
- 写个公式:自动算加权平均分,谁分高一目了然。
- 搞点“土智能”:供应商合同附件乱七八糟?加个工具自动把PDF里的关键数字(比如价格、交货日期)抠出来塞进表格,省得人眼瞎。这事儿找IT老哥帮忙写个小脚本,比买那些吹上天的“智能合同”便宜多了。
结果?土办法还挺香
折腾一圈下来,虽然比不上人家花大钱买的高端系统漂亮,但胜在实实在在:
- 省钱:等于没花钱,老板心花怒放。
- 好用:采购部那群老顽固居然会用!流程跑顺了,打分结果清清楚楚,选谁心里有谱。
- 没套路:啥功能限制、加钱模块?不存在的!想加啥自己动手。
这趟折腾下来,我的经验是:别被高大上的名头忽悠瘸了!先搞清楚自己要解决啥具体问题(就打分?比价?),再看看这破系统是不是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先给你挖一堆收费的坑。中小企业,有时候“傻大黑粗”的土办法,才是最实际的避坑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