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着写点东西,正好刷手机时注意到好多网友昵称都是"momo",心想这啥情况呀?一开始就觉得怪怪的,咋这么多人用一个名字?我就开干了,直接点开微博刷起来。
第一步,我打开电脑登录微博,输入关键词搜索"momo昵称"。好家伙,出来一溜帖子全是关于这个的。我挨个儿点进去看,发现好多评论下面顶着这个昵称的用户说话特别随意。我就好奇了,为啥他们不用自己真实名字?我就往下翻帖子,还截图保存了几个例子。
第二步,我跑去微信群问哥们儿:"你们见过这昵称吗?啥意思?"几个群友立马回复我了。老张嚷嚷道:"简单!它就是平台搞的匿名保护工具。你别当真名真姓上网瞎聊,免得被挖坟。"小李插嘴说:"对,像小红书上,你选匿名发帖,它就自动给个momo名儿,省得你起名儿浪费时间。"我听着半信半疑的,这跟网上那些谣言不一样。
- 发现一:网友用"momo"主要是因为平台设置保护隐私的功能。你自己匿名时,平台懒得起花样,默认给你个通用的昵称。
- 发现二:不是一个人,而是成千上万的人都这样干。省事儿嘛点一下按钮就完事儿,不用操心起啥名字吸引人。
- 发现三:这玩意儿在年轻人里流行,大家都说用这个感觉安全,上网瞎扯淡也不怕被亲戚朋友看光光。
第三步,我再翻翻自己手机相册。翻到上周五晚上发的一条抖音视频,下面第一条评论就是个"momo"用户说我拍得烂。哈,我当时还气冲冲地回怼:"你谁呀?装神秘!"结果现在明白了,人家可能就是随手点了个匿名功能。这下想起来倒好笑,上周三我买菜回来,楼下小卖部老板老抱怨:"网上那些匿名家伙老举报我东西贵,连个真名都没有,气死人!"我这回知道为啥了。
网友用"momo"说白了就是懒和省心。平台也推波助澜,搞个简单设定让大家凑热闹。我自己,以前打工时候被公司坑过,在网上乱喷被领导盯上了,从那以后我上网就低调多了,还时不时换小号玩。这经历告诉我,网络名字真真假假,别把虚拟世界太当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