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早晨泡茶出洋相了。抄起茶壶要续水,掀盖掀了个空,壶口光秃秃敞着。我还当盖子滚到哪去了,趴地上把厨房角落摸了个遍。
折腾半小时没结果
气呼呼灌水烧上,等壶嘴冒白烟时候突然觉出不对——这壶把手摸着不烫手。抓起来细看才惊觉,壶顶压根没开盖口,整个身子滑溜溜的像颗蛋。
- 第一次测试:直接灌满凉水烧。水刚冒泡就听见噗噗响,壶嘴里喷出小水柱烫得我直甩手
- 第二次测试:改灌三分之二水。这回不喷了,但烧开后蒸汽从壶嘴哧哧往外窜,活像火车头鸣笛
- 第三次测试:只装半壶水。蒸汽倒是少了,可倒水时水流扭成麻花,茶叶渣全糊在壶壁上
拍大腿翻购物记录,看到商品图才拍脑门——当初就冲着这壶没盖子买的!说明书写着“仿生虹吸结构”,实际就是个没顶的葫芦瓢。
被现实狠狠教育
烧三次水悟出个道理:没盖的壶倒水得玩杂技。灌水要卡着壶嘴下沿,倒水前得先摇晃三圈,还得学茶艺师那样吊着手腕倒。昨天老婆看我倒水直乐:“你这是给花浇水还是拆炸弹?”
现在这壶在我家地位可特殊。泡绿茶时它最受宠——热气能从壶口自由飘散,茶汤半点不闷。但泡普洱就成了废铁,茶叶全堵在窄嘴那儿,气得我直敲壶屁股。
最绝的是今早发现的新功能。忘记关火烧干水,壶底都烧出蓝光了,拎起来往水池一扔,“滋”巨响后居然没裂。捡起来一看,不锈钢内胆烧得斑斓如油画,倒成了件抽象艺术品。
现在我算明白了。有些设计看着反人类,是咱被常规认知框住了手脚。就像某些人总说“茶壶必须有盖”,可明明还有种壶,生来就爱敞着怀迎接天地。
当然也有代价——昨天擦灶台时摸到滚烫的蒸汽,手指现在还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