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可真是被老婆一顿数落!就因为去菜市场买了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包卜回来,表皮看着光鲜水亮,一刀下去,好嘛里面又干又柴,嚼起来跟木头渣似的,炖了半天汤还是清水似的没味。这不行,我这家庭煮夫的名声不能毁在一根包卜上!今天一大早就下了决心,非要把这挑新鲜包卜的门道给摸透喽!
实战演练:菜市场包卜大扫荡
直接杀到常去那个菜市场,直奔老李的摊位。老李在那卖菜好多年了,我看他家包卜摆得挺多。以前真没怎么仔细研究过,这回是带着任务来的!
第一招:掂分量!
- 我蹲下来,把手伸进菜堆里,没看大小,就凭手掂量。
- 专挑那些个头中不溜秋的包卜,一手拿俩,跟掂西瓜似的。
- 别说,真有差别!有的包卜个头看着不小,轻飘飘的,感觉像空心枕头;有的掂着就特别压手,沉甸甸的,水分足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第二招:看皮相!
- 掂完分量,就把中意的几个仔细看表皮。
- 以前就知道别买破皮的、有烂疤的,这回老李点醒了我:表皮太光滑得反光那种,反而要小心!
- 好包卜的表皮,应该是那种自然的、有点绒绒的感觉,不是打蜡抛光那种贼亮。颜色也很重要,得是均匀的淡绿色或者带点白,看着就水灵。要是皮蔫了唧、发皱或者暗沉发黄,那绝对是放久了的,直接PASS!
第三招:捏手感!
- 这一步有点不好意思,怕把人家菜捏坏了。老李看我那小心翼翼的样子直乐呵:“没事,你捏两头,轻点就行!”
- 我就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了捏包卜的“头”(就是缨子那头)和“根”(屁股)。
- 新鲜的包卜捏着是紧实硬朗的,感觉特别实在。要是捏着软塌塌的,或者有点发空的感觉,赶紧撒手,保准里面糠了空了!
第四招:看缨子!(如果有的话)
- 有些包卜头上还带着点缨子根儿(叶子柄的基部)。这个可得留意。
- 要是那点根儿还是新鲜的、水灵的翠绿色,那这包卜肯定差不了,水分跑得慢嘛
- 要是根儿已经枯了、发黑了或者干脆掉光了,那肯定摘下来有段时间了,水分也跑了不少。不过没缨子的也别慌,主要靠前面三招定乾坤。
买回来验证成果
严格按照这“掂、看、捏、瞄”(看缨子)四步法,精挑细选了两根包卜带回家。刚进门,老婆就用怀疑的眼神瞅着我买的菜。我二话不说,立马进厨房开切。
咔嚓! 清脆的一声响,刀下去特别利索!露出来的瓤又白又嫩,水汪汪的,看着就新鲜脆生,还带着一股子清甜味儿。赶紧切了点生吃,哇塞!清甜爽脆,汁水直接在嘴里爆开!炖汤更是一绝,汤都白白的,鲜甜得要命!
老婆喝了口汤,眼睛都亮了:“嚯!今天这包卜真不错,哪买的?”我得意地晃了晃脑袋:“嘿秘诀就是——份量要压手,皮要有毛感还鲜亮,捏着两头不能软,缨子青绿更好看!以后保准不再给你买‘木头疙瘩’!” 总算在包卜这事上一雪前耻了!
现在买包卜,感觉自己都成半个行家了,专治各种中看不中用的“老油条”包卜!再也不用听老婆唠叨“这菜都蔫了你也买回来”,省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