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想起以前看球的一些事儿。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我琢磨那个香农布朗盖帽的事儿。
年纪上来了,打球是打不动了,但就喜欢琢磨,喜欢回顾。那天也不知道是刷到哪个视频了,又给我推送了香农布朗那个惊天大帽。我寻思,光看热闹不行,得自己“实践”一下,就是说,我得好好再看看,弄明白当时是咋回事。
我的回顾“实践”
第一步,我先是凭着记忆,脑子里过了一遍。我记得那是个湖人的比赛,布朗“噌”一下就飞起来了,高度吓人,直接把对方的上篮给摁了。那会儿感觉就是,哇,这哥们儿弹跳真不是盖的。
然后,我就去找视频了。现在方便,网上搜搜基本都能找到。找到了好几个版本的剪辑,有带解说的,有纯享版的。我先是正常速度看了一遍,还是那个感觉,就是快、猛、高!但电光火石之间,很多细节看不清。
关键的一步来了,慢放! 这就是我这回“实践”的核心。我找了个高清点的片段,调成慢动作,一帧一帧地看。这下体会就不一样了:
- 起跳时机: 他不是瞎跳,看准了对方上篮的节奏,几乎是同步起跳,但他的滞空明显更长。
- 飞行高度: 慢放才看清楚,他脑袋都快碰到篮筐了,后面好像还低了下头躲开了。这得多恐怖的弹跳力。
- 盖帽动作: 不是简单的拍掉,是那种狠狠摁下去的感觉,带着一股子狠劲儿。难怪有人说场面残暴。
- 比赛背景: 我特意去查了下,确认了是2009年打老鹰那场。而且好像比赛都快结束了,有点垃圾时间的意思。这就更显得这个盖帽纯粹是身体本能和态度的体现了,不是为了什么关键防守,就是不想让你进。
琢磨后的想法
反复看了几遍慢放之后,我这心里就有数了。为啥这个盖帽能被人记住这么久?
是视觉冲击力太强了。 那种超越常人的弹跳和爆发力,就摆在眼前,太震撼了。正常速度看是惊叹,慢放看就是有点不可思议了。
就是那种纯粹的运动能力展示。 尤其是在一个可能没那么“重要”的时刻,还能拿出这种表现,挺让人佩服的。这可能就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竞争本能。
我这“实践”过程,就是反复观看、分析、回忆和查证。虽然我做不到他那样飞天遁地,但通过这个过程,我对这个经典的瞬间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像咱们平时做事情,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得慢下来,仔细瞅瞅,才能发现里面的门道和真正精彩的地方。
好了,今天就先唠这么多。下次再有啥琢磨的事儿,再来跟大家分享我的“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