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头上的活儿不多,就寻思着搞点啥有意思的。翻来覆去,就想起了好多年前玩过的《寂静岭》这款游戏。那气氛,那感觉,啧啧,现在想起来后背还有点发凉。然后脑子一热,决定不只是回味,我要亲手“再现”一下那种感觉,当然不是说去搞什么恐怖体验,而是想通过一些创作来抓住那种氛围。
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我想的是画几张画,或者写点但总觉得不够“实践”。后来琢磨着,不如尝试搞个小型的场景模型?或者说,一个能体现《寂静岭》那种压抑、迷雾重重感觉的小玩意儿。这念头一定下来,我就开始翻箱倒柜找材料了。
主要用到的家伙事儿:
- 废旧的泡沫板,就那种包装电器用的。
- 一些废弃的纸板、雪糕棍、牙签。
- 丙烯颜料,主要就是黑白灰,再来点铁锈红和深棕色。
- 胶水,白乳胶、502都备了点。
- 还有一把趁手的美工刀和一些旧报纸。
准备这些东西就花了我小半天,主要是有些东西得从储藏室深处刨出来。
动手开干的过程
万事开头难。我先是在纸上简单画了个草图,就想着做一个小巷子或者某个建筑的一角,那种破败感要足。选定了大概的构图,我就开始用泡沫板打底了。
第一步是切割和搭建。我把泡沫板切成几块,搭出大概的墙体和地面。这玩意儿切起来容易掉渣,弄得我满地都是。这时候就得有耐心,慢慢来。用白乳胶先把主要的结构固定住,等它干。
第二步是做旧化和细节。等结构稳固了,就开始上“手段”了。我用美工刀在泡沫墙体上划出砖缝,或者制造一些破损的痕迹。雪糕棍和牙签就用来做窗框、门板或者一些散落在地上的木条。这一步特别费神,因为《寂静岭》的那种感觉,细节很重要。比如墙皮剥落的效果,我就用纸巾揉皱了贴上去,再涂上颜料,看起来就有点那意思了。
我还特地想表现那种标志性的“灰烬”或者说“雪花”飘落的感觉。在模型上静态表现这个挺难。我就琢磨着在一些角落堆积一点“灰尘”,用的是非常细的白色粉末,就是痱子粉,哈哈,废物利用嘛
第三步是上色。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能出效果的一步。我基本上就是黑、白、灰三种颜色调来调去。先大面积铺上深灰色打底,然后用干扫的方法,蘸一点浅灰色或者白色,在模型的边缘和凸起处轻轻扫过,这样就能突出立体感和那种陈旧的质感。铁锈红主要用在一些想象中的金属部件上,比如残破的管道或者铁门合页。
整个上色过程我都是少量多次,不敢一下子涂太厚,怕失去那种微妙的层次感。有时候颜色不对,还得洗掉重来,真是折腾。
最终的效果与感想
前前后后大概花了我三四天零零散散的时间,主要还是等胶水干、等颜料干比较耗时。完工的时候,看着那个巴掌大的、灰蒙蒙、脏兮兮的“寂静岭一角”,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虽然做得肯定不专业,跟网上那些大神的作品没法比,但这就是我自己瞎鼓捣出来的东西。从一堆不值钱的废料,变成一个能勾起回忆的小场景,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通过这回实践,我感觉对《寂静岭》那种独特的氛围理解又深了一点。它不单单是视觉上的阴暗,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压抑和未知。做模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怎么通过材质、颜色、光影(虽然我这模型没加灯光)来传递这种感觉。
这回瞎折腾也算给我平淡的生活加了点料。下次再有啥灵感,说不定还会尝试搞点别的。分享给大家看看我这粗糙的手艺,主要是分享这个折腾的过程和乐趣,大家看个乐呵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