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儿个,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小玩意儿——莫比乌斯环。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就那个纸带拧一下再粘起来的圈儿。我以前也觉得这有啥,不就一纸圈儿嘛直到我自个儿动手弄了一个,才发现里头还真有点意思。
动手实践,初探门道
那天我也是闲着没事干,就找了张打印纸,裁了根长条下来。记得以前看人说过,得把纸条的一头拧个半圈,也就是180度,然后再跟另一头粘一块儿。我就照着做了,用双面胶仔仔细细地给它粘牢了。
刚粘好的时候,我捏着它翻来覆去地看,感觉跟普通的纸圈儿也没啥大区别嘛就是扭了一下。然后我拿了根笔,想着在上面画条线,看看会咋样。我从纸圈儿的随便一个地方开始画,就沿着纸带的中间一直画,心里还琢磨着,这肯定能画出里外两条线?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那笔尖儿就那么一直往前走,也没抬起来过,画着画着,竟然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我开始画的那个点!我一看,整个纸圈儿,里里外外,都被我画上了一条线。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压根就没有正反面,它就只有一个面!当时我就觉得,有点神奇这东西。
剪开看看,更有发现
后来我又手痒,想着这只有一个面的圈儿,如果从中间给它剪开,会变成啥样?按理说,一个普通的纸圈儿从中间剪开,不就变成两个细一点的小圈儿了嘛我就拿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我刚才画的那条中线开始剪。
剪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生怕给剪坏了。结果一路剪到底,那纸圈儿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分成两个独立的圈儿。反倒是变成了一个更大更长的圈儿!而且这个大圈儿还是扭了两次的。这就更有意思了。我当时就想,这玩意儿是谁琢磨出来的,脑子可真够使的。
我还特地去网上搜了搜,才知道这东西是一个叫莫比乌斯的德国数学家在一百多年前发现的。据说这玩意儿在数学上叫什么“拓扑学”,特点就是只有一个面,也只有一条边。我拿着剪开的那个大圈儿又瞅了半天,确实,不管你怎么摸,它就是一条连着的边儿。
瞎琢磨引发的联想
折腾这个莫比乌斯环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刚毕业那会儿找工作的一段经历。当时进了一家小公司,老板特能忽悠,天天给我们开会画大饼,说什么公司前景无限,马上就要融资上市,到时候人人都是元老,财务自由不是梦。
我那时候年轻嘛啥也不懂,真就信了。天天吭哧瘪肚地干活,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项目紧了,周末都搭进去。老板说我们这项目,要打造一个“完美闭环”,让用户进来了就离不开,持续产生价值。我当时听着也挺激动,感觉自己参与了个特牛的事儿。
有一次做项目汇报PPT,老板让我一定要体现出这个“闭环”和“无限可能”。我琢磨了半天,突然就想到了这个莫比乌斯环,一个面,无限循环。我就把这个概念给套进去了,说我们的商业模式就像莫比乌斯环,用户从任意一点进入,都会在我们的生态里持续循环,实现价值最大化。老板听了当场就拍桌子叫好,说我这小伙子有想法,有悟性,这个月奖金必须给我加!
结果?那“奖金”我到走人那天都没见着影儿。那家公司后来也黄了,老板的“完美闭环”把自己给闭里头了,听说欠了一屁股债。现在回想起来,那老板画的饼,不就跟这莫比乌斯环似的嘛你以为你在往前冲,奔向光明未来,可能就是在原地打转,甚至越转窟窿越大。你以为只有一个面看着简单,实际上里头的坑弯弯绕绕多着。
这莫比乌斯环看着简单,就一个纸条拧一下,但里头的道理还挺能让人琢磨的。有时候我们看事情也是,不能光看表面,得多动手试试,多动脑想想,不然就容易被人忽悠进去,转不出来了。我现在没事儿还喜欢拿个纸条拧着玩,也算是个小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