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想聊聊《I Was Born For This》这首歌,真是听到骨子里的感觉。
这歌是游戏《风之旅人》的,很多人都知道,陈星汉大佬的作品嘛Austin Wintory 作曲,Lisbeth Scott 演唱。第一次听,就觉得,哇,这不就是我嘛
说起来也怪,我这人平时听歌挺杂的,但就这首,反反复复地听。也不是说旋律多华丽,或者歌词多惊艳,就是那个劲儿,那种“我生来如此”的调调,一下子就戳到我了。
那我是怎么“生来如此”的?
我这大半辈子,干过不少事儿。年轻那会儿,心气高,总觉得天老大我老二,啥都想试试。端过盘子,跑过业务,还跟着人家学过几天编程,结果?没一样长久的。
那时候就特迷茫,觉得自己跟个无头苍蝇似的,瞎撞。家里人也跟着着急,说我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想干我自己也问自己,是,我到底能干爱干
直到有一次,大概是十多年前,家里一台旧收音机坏了。那时候不像坏了就扔,那时候东西金贵。我就寻思,死马当活马医呗,拆开看看。结果你猜怎么着?我竟然给捣鼓好了!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跟你说,真的,比中了五百万还带劲。不是说省了多少钱,就是那种,我能把它弄明白,能让它起死回生的成就感,太强烈了。
从那以后,我就跟开窍了似的。家里啥玩意儿坏了,我第一个上手。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自行车到摩托车(汽车我可不敢瞎弄,那得专业),只要是能拆的,我都想研究研究。具体来说,我是这么干的:
- 先观察: 看看这东西大概是个啥构造,哪儿跟哪儿连着。
- 找工具: 螺丝刀,扳手,钳子,一样样备齐了。
- 小心拆: 一边拆一边记,哪个零件是哪儿的,哪个螺丝对应哪个孔。怕忘了就拿手机拍个照。
- 分析研究: 拆开之后就瞅,哪根线断了?哪个零件松了?或者哪个地方明显烧黑了?
- 动手修复: 要是线断了,就想办法接上;零件坏了,就琢磨着能不能找个替代的,或者自己能不能修修补补。
- 耐心组装: 修好了就原样装回去,这步最考验记性。
有时候装不回去了,或者装回去多了几个零件,也乐在其中,下次就知道哪儿出问题了。
后来慢慢地,就开始琢磨更复杂的东西。一开始是照着别人的教程学,后来就能自己琢磨点小玩意儿,搞点小发明创造啥的。虽然都没啥大名堂,但那个过程,那种全身心投入进去,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当我听到《I Was Born For This》这首歌的时候,我一下就想到了自己鼓捣那些破铜烂铁的场景。对,我可能不是什么天才,也没什么宏伟目标,但我就是喜欢琢磨这些东西,喜欢把它们从无到有,从坏到这种感觉,就是“我生来如此”,我就是为这个来的。
就是这种感觉,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且能沉下心去做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算啥呀?不就是个修理工的爱好嘛嗨,还真不是。这是一种状态,一种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是满足的,是不需要别人来评判你牛不牛逼的。你自己知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是快乐的,你是“对”的。
今天分享这个,也不是想说我有多厉害,就是想说,找到那个让你觉得“I was born for this”的事儿,挺重要的。哪怕它再小,再不起眼,只要它能让你找到自己,那就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