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想听我聊聊这个“生姜头”是?行,那我就给你们说道说道我自个儿折腾这头发生姜色的经历,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
当初为啥想搞这么个颜色?
也没啥特别高大上的理由。就是有段时间瞅着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点儿沉闷,想换个亮眼点的发色,给自己换换心情,提提神。那阵子老刷小视频,看见人家那种暖洋洋的姜黄色头发,一下子就戳中我了!感觉特别有活力,又不像那种大红大绿的太扎眼,就觉得,这个可以试试。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准备篇
动手能力还行,也喜欢自己瞎琢磨。去理发店染那么一下,问了问价钱,嗬,老贵了!我这勤俭持家的心,就琢磨着,干脆自己买点染发膏捣鼓捣鼓得了。省钱不说,还有参与感,多
于是乎,我就开始上网扒拉资料,看人家都用啥牌子的,啥色号的,哪个评价好点。买东西那叫一个纠结,生怕买错了颜色,染出来跟想象的不一样,或者更糟,把头发给搞坏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挑来选去,选了个网上评价还不错的牌子,颜色描述是啥“蜜糖暖姜”之类的,听着就挺甜的。除了染发膏,还顺带买了些必备的家伙事儿,比如:
- 染发膏(就是那个蜜糖暖姜色号)
- 双氧奶(这个得跟染发膏配对用,我可是研究了好半天说明)
- 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披肩(这个必须有,不然弄身上衣服上可难洗了)
- 一个专门调染发膏的小碗和小刷子
- 几条旧毛巾(垫在地上,围在脖子上,以防万一)
- 凡士林或者面霜(抹在额头发际线和耳朵边上,防止皮肤被染上色)
东西都备齐了,心里还挺期待的,就跟要完成个啥大项目似的。
手忙脚乱的实操过程
万事俱备,挑了个周末的下午,我就在卫生间里开始了我这个“生姜头”的伟大工程。先把旧报纸在地上铺穿上件准备扔掉的旧T恤,戴上一次性手套,把凡士林仔仔细细地在发际线抹了一圈。那架势,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搞笑的,跟要上战场似的。
第一步,调染发膏。 我把染发剂和双氧奶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比例,小心翼翼地挤到那个小碗里。然后就拿小刷子开始呼呼地搅。刚开始还挺稀的,颜色也淡淡的,搅着搅着就开始变稠了,颜色也慢慢深起来,一股染发剂特有的味道也散发出来了。我心里还嘀咕,这颜色行不行。
第二步,分区上色。 这是个技术活儿。我头发不算特别长,但也不短,自己弄后面还是有点费劲。我就学着理发师那样,把头发分成好几个区,用夹子先夹住,然后一层一层地往下刷。从离发根一两厘米的地方开始刷,一直刷到发尾。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得保证每根头发都均匀地抹到染发膏,不然染出来一块深一块浅,那就成了“花猫头”了,可就不好看了。前面和头顶还好说,对着镜子能看见。后面的头发基本就是凭感觉瞎抹,心里那个忐忑,生怕漏了哪一块。
抹完之后,整个头都糊满了染发膏,沉甸甸的,我就像顶了个黄泥巴坨子。然后按照说明书上写的时间,套上个一次性浴帽(据说这样能帮助上色均匀点,温度也高点),就坐在那儿老老实实地等着。那段时间可真难熬,一会儿担心不上色,一会儿又担心颜色出来太奇葩,简直是坐立不安。
冲洗和初见成效
好不容易熬到时间了,赶紧冲进卫生间冲水。刚开始冲下来的水都是黄色的,跟泥石流似的,我心想这颜色怕不是都给冲没了。冲了好久好久,水才慢慢变清。用配套的护发素洗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毛巾擦干,也不敢使劲揉搓。擦到半干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凑到镜子前那么一照——你别说,颜色还真上去了!
虽然跟我预想中那种时尚杂志上模特的完美生姜色还有点点差距,毕竟咱这技术跟专业理发师还是没法比嘛但整体看着还挺那么回事儿的!不是那种死黄死黄的,带着点暖暖的橘调,在灯光下看着还挺显肤色白的。当时心里那个美滋滋,觉得这番折腾总算是没白费,值了!看着镜子里焕然一新的自己,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后续的小折腾和心得
这“生姜头”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种亮色系的头发,掉色是肯定的,谁也避免不了。基本上洗个十次八次头之后,颜色就没刚染出来那么鲜亮饱满了,会慢慢变浅一点。后来我又学乖了,买了一些专门给染后头发用的固色洗发水和护发素,感觉多少能延长一点点颜色的寿命。
还有就是发质问题,染发多少还是有点伤头发的,这个得承认。所以后续的护理一定得跟上,什么发膜、护发精油,都得勤快点用。不然头发就跟枯草似的,毛毛躁躁的,再好看的颜色也撑不起来那个效果,反而显得邋遢。
自己动手搞这个“生姜头”,过程虽然有点手忙脚乱,甚至可以说是狼狈,但成功了之后那种成就感还是挺足的,跟买东西可不一样。而且最关键的是,省下了不少银子,哈哈!如果你也心思活络,想尝试换个新发色,又不想花大价钱去理发店,那不妨也自己动手试试看。不过我得提醒一句,新手最好还是先在不显眼的地方,比如耳朵后面取一小撮头发试一下,看看染出来的实际颜色是啥样的,也测试一下自己会不会对染发剂过敏,安全第一嘛别一下子把整个头都给弄了,万一翻车了可就麻烦了。
这就是我折腾“生姜头”的全部心路历程,希望能给想尝试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