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安全游戏要注意什么?(家长必知的几点小提示)

tmyb

讲到这个“安全游戏”,我一开始真没太当回事儿。寻思着,不就是给娃立几条规矩,告诉他啥能碰啥不能碰嘛能有多难?结果,真正实践起来我才发现,这玩意儿比我年轻那会儿熬夜打通关任何一款游戏都折腾人。纯粹就是个动态副本,里面的小怪和boss还天天更新换代,防不胜防。

就说娃刚会爬那阵子,那会儿我的“游戏”才算正式开始。第一关,就是地毯式搜索,把家里所有带尖儿的、能让他塞嘴里的小零碎,全都得给我清走。我跟你说,那段时间,我天天撅着个老腰在地上摸爬滚打,跟工兵排雷一个样。甭管是桌角、柜子边,都得拿那种软乎乎的防撞条给包上。还有那些插座孔,一个个都得用安全塞给它堵严实了。抽屉、柜门,也得上儿童锁。那会儿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全职的“场景管理员”,专门负责维护这个“安全区”的。

好不容易熬到他能跑能跳了,你以为能松口气?想得美!这“安全游戏”的难度直接三级跳。小区里的那个滑梯、秋千,简直就成了他的“冒险乐园”,在我眼里那就是个小型的“高危区域”。我最初的“战术”就是人盯人,寸步不离。嘴里就像上了弦儿似的,不停地喊:“跑慢点儿!看着脚底下!别推边上的小妹妹!”我这嗓子,喊得都快冒烟了。可人家?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你喊啥基本等于对牛弹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都是客气的。你前脚刚叮嘱完别从滑梯倒着往上爬,他后脚就能给你表演个“壁虎游墙”。真是气得我肝儿颤。

后来我也琢磨过来了,光靠吼肯定是不行的,这“游戏策略”得调整。我就开始尝试跟他搞“情景演练”。比如在家里,我会指着桌角说:“宝宝你看,如果跑太快,头磕到这里,会‘咚’一下,可疼了!” 有时候还会配合点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希望能在他脑子里留下点印象。你别说,有几次还真起点作用,他会学着我的样子,指着某个地方奶声奶气地说“危险!那个危险!” 但我很快就发现,这“游戏”里的“小玩家”,记性好比鱼,而且特别热衷于挑战“规则边界”。你刚设定的“安全线”,他过两天就想踩踩试试。

再大点儿,送去幼儿园了。我的妈呀,那“游戏地图”瞬间就扩大了好几倍,还多了一堆“不可控角色”(其他小朋友)。这下可你永远不知道会触发什么“随机事件”。今天可能是追跑打闹的时候不小心撞了头,明天可能是抢玩具的时候被哪个小朋友误伤了。老师们也确实挺辛苦的,但孩子一多,总有那么些犄角旮旯是顾及不到的。我就只能每天接他回家的时候,像个侦探似的盘问:“今天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呀?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有没有哪里磕到碰到呀?” 简直比我上班写工作总结还费脑细胞。

现在娃又大了一些,道理也懂了那么一点点。但这“安全游戏”,我是彻底看透了,它根本就没个所谓的“大结局”或者“完美通关”。以前是操心他别磕了碰了,现在又开始操心过马路安全、不能随便跟陌生人搭话这些事儿。我估计,再往后,就该轮到网络安全、青春期心理疏导这些新的“关卡”了。这游戏,一关接一关,没个头绪。有时候我也觉得特别累,感觉自己这个“家庭安全官”当得比啥都累心。简直了!可没办法呀,谁让咱是当爹妈的。这“安全游戏”,就算它再怎么复杂,再怎么耗神,也得硬着头皮玩下去不是?还得想方设法争取玩出个“S级评价”来,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