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主义盛行对社会有啥影响?这几点值得思考!

tmyb

得,今天咱聊聊这个“宠物主义”。这词儿听着挺玄乎,掰开了揉碎了,就是咱跟这些毛孩子打交道的一点儿心得体会。没啥高深理论,就是喜欢瞎琢磨,边养边学。

最初的念想与行动

最早那会儿,我对养宠物这事儿,真没啥特别深刻的认识。就觉得,家里多个小东西,能解解闷儿,挺那时候看别人遛狗,觉得狗子们憨态可掬,猫咪,又安静又萌。也没多想,就一股脑热,决定要养个

我开始在网上看,问朋友,琢磨养个啥品种。那会儿考虑的特简单,就是好看,好养活。看了不少帖子,有的说这种狗聪明,那种猫粘人。我挑了一只小柯基。为腿短屁股圆,看着喜庆!就这么简单粗暴。

养宠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把小家伙接回家那天,新鲜劲儿是足的。 但很快,现实就给我上了一课。刚到家的小狗崽子,那叫一个能折腾。随地大小便是家常便饭,半夜哼哼唧唧睡不着觉,还得起来哄。家里的拖鞋、数据线,都成了它的磨牙棒。那段时间,我真是身心俱疲,不止一次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然后就是喂养。狗粮得挑?啥牌子幼犬粮、成犬粮、老年粮,还有各种功能粮,看得我眼花缭乱。零食、玩具、狗窝、牵引绳,一样样置办下来,钱包也瘪了不少。这还不算,疫苗得打?驱虫得做?万一生个小病小灾,那医药费噌噌往上涨。我才明白,养宠物真不是嘴上说说那么轻松。

出门遛弯也是个大学问。一开始我以为就是拉出去跑跑得了。后来发现,得教它随行,不能爆冲,见了别的狗不能瞎叫唤,更不能吓着路人。尤其是宠物的排泄物,必须得清理干净,不然影响环境,也招人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责任,以前光看别人遛狗,哪想得到这么多门道。

观念的转变与“宠物主义”的萌芽

就在这一天天喂食、铲屎、遛弯、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跟这小家伙的感情也慢慢深了。它会歪着脑袋看我,会摇着尾巴迎接我回家,会在我难过的时候默默舔我的手。我开始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个“东西”,它是个活生生的生命,有情感,有需求。

我也开始观察其他养宠的人。有的人把宠物当孩子一样疼爱,尽心尽力;也有的人一时兴起,养烦了就弃养,或者疏于管教,给别人添麻烦。这种对比让我感触挺深的。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养它,就得对它负责到底。这不仅仅是喂饱它、给它个地方住那么简单。

慢慢地,我开始理解所谓的“宠物主义”可能包含的一些东西了。对我来说,它是一种责任。 你得对这个小生命的健康、安全、行为负责。它是一种尊重。尊重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天性,给它提供适合它的生活环境和关爱,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炫耀的工具或者单纯的玩物。

而且通过养它,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耐心,比如细心,比如如何更好地与一个不会说话的生命沟通。它也无形中促进了我跟邻居、跟其他狗友的交流,生活也多了不少乐趣。我发现,宠物确实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甚至成为一种社交的纽带。

我的“宠物主义”实践总结

现在要问我啥是“宠物主义”,我可能还是说不出一套标准答案。但对我个人而言,我的“宠物主义”就是:

  • 理解与接纳: 理解它的需求和天性,接纳它可能带来的麻烦和不完美。
  • 责任与付出: 承担起照顾它一生的责任,包括时间、精力、金钱上的付出。
  • 尊重与陪伴: 把它当成家庭的一员,给予它足够的尊重和高质量的陪伴。
  • 共同成长: 在与它相处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也让它成为更好的毛孩子。

说白了,就是用心去对待这个选择来到你身边的小生命。它可能不会说话,但它能感受到你的爱和付出。这种相互的依赖和情感连接,我觉得才是“宠物主义”最核心的东西。至少,这是我从养我家那只柯基开始,一点一滴实践出来的感受。这过程有苦有乐,但回过头看,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