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tmyb

说起这《三国演义》,我估摸着大伙儿都跟我差不多,小时候不是看连环画就是守着电视追剧,对里面的英雄好汉那叫一个崇拜。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这些个故事,张口就来,熟得不能再熟了。

我就是个铁杆“演义粉”

那时候,我真把《三国演义》当成板上钉钉的历史了。谁要是跟我说书里哪个情节是编的,我能跟他急眼。刘备就是仁义无双,诸葛亮就是神机妙算,关羽那就是忠义的化身,战无不胜。曹操?妥妥的大白脸奸臣。那时候的认知,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我还记得,为了里面的情节,跟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比如吕布到底是不是三国第一猛将,诸葛亮哪次用计最神。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单纯,也挺有意思的。

后来我寻思着不对劲

后来长大了点,接触的东西也多了,偶尔在网上或者书里看到一些说法,说《三国演义》里好多事儿跟真实历史对不上号。一开始我还不信,觉得这是瞎掰,想哗众取宠。但说的人多了,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我就想,这历史到底是咋回事?罗贯中老爷子写这书,总得有点依据?但小说毕竟是小说,添油加醋肯定少不了。这“真”和“假”之间,到底差了多少?

这好奇心一上来,就收不住了。我决定自己动手,去捣鼓捣鼓,看看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艺术加工”

我的“考证”小实践

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我这人没啥大本事,但就爱较真。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 第一步,重读《三国演义》。 这回读,我就留了个心眼,不再是囫囵吞枣看热闹,而是边看边琢磨,哪些情节特别戏剧化,特别夸张。
  • 第二步,找“正史”来看。 我听说陈寿的《三国志》是比较靠谱的史书,就找来翻了翻。你别说,这文言文读起来是有点费劲,但耐着性子看下去,发现真跟小说里写的不是一回事儿。
  • 第三步,各种对比。 我拿个小本本,把《演义》里的情节和《三国志》里的记载对着看。比如:

      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 温酒斩华雄: 《演义》里是关羽去的,帅炸了。结果《三国志》里写的是孙坚干的,跟关羽没啥关系。我当时就“豁”一声,原来如此!
    • 三英战吕布: 这段打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精彩绝伦。结果翻遍《三国志》,压根没这回事儿。刘备、关羽、张飞哥仨一块儿上阵打吕布,历史上没记载。
    • 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轻松搞定十万支箭。但《三国志》里类似的事情是有,可主角好像不是诸葛亮,而且细节也差很多,更像是孙权干过类似的事。
    • 空城计: 这个也是诸葛亮的招牌计策之一。但很多历史研究说,这可能是后人附会的,或者是从别的事迹里移花接木过来的。
  • 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 第四步,看别人的分析。 我也看了不少历史爱好者、学者的文章和视频,他们对这些“真假”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也帮我理清了不少思路。

搞明白之后,豁然开朗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对三国这段历史算是有了个全新的认识。最大的感触就是,《三国演义》确实是“七分实三分虚”。它是在历史的骨架上,添了很多血肉,让故事更好看,人物更丰满。说白了,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本严肃的历史教科书。

知道了这些“真相”之后,我并没有觉得《三国演义》不香了。恰恰相反,我更能分清哪些是文学的魅力,哪些是历史的真实。比如关羽,虽然“过五关斩六将”很多是虚构的,但他“忠义”的精神内核,通过小说的演绎,影响了多少代人!

现在再看三国相关的影视剧或者玩游戏,我心里就有数了。看到那些虚构的情节,我会会心一笑,知道这是为了艺术效果;看到符合史实的部分,我也会点头称赞,觉得编剧和制作用心了。

真假三国历史是真的吗?专家为你揭开层层迷雾!

这“真假三国”不矛盾。《三国志》给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三国演义》则用精彩的故事,把那段波澜壮阔的时代,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里。 了解它们的区别,能让我们更全面地欣赏这段历史和文化。我这番瞎折腾,也算是没白费劲,起码以后跟人聊三国,能多说几句“门道”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