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和实践的一个小法子,我管它叫“变奏游戏”。不是啥正儿八经的游戏,算是我自个儿给生活找乐子,或者说是在一些事情上打通“任督二脉”的小窍门。
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感觉自个儿有点儿“卡壳”。干啥事儿都提不起劲,就好像脑子生锈了一样。不管是写点东西,还是琢磨点新玩意儿,总觉得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没啥新意,跟我以前搞的都差不多。那感觉,就跟天天吃一样的饭似的,腻歪!
有天我瞎鼓捣一个老早就想做的小玩意儿,就那种自己瞎画的简笔画表情包,想给自己用。画来画去,老是那几个表情,越画越觉得没劲。后来我就想,能不能瞎搞搞?比如,规定自己这回只能用直线画,或者今天画的表情眼睛必须是三角形的。你别说,这么一“变奏”,反而画出点儿有意思的东西来了。
我的“变奏”小尝试
从那以后,我就有意识地开始在其他事情上玩这种“变奏”。
- 比如写东西卡壳了: 我就不按常规思路写。可能先写结尾,或者给自己设个奇怪的限制,比如这小段不准用“的”字,或者必须用五个比喻。一开始可能挺别扭,但折腾几下,思路反而活泛了。
- 琢磨一个解决方案没头绪: 我会故意想一些“不靠谱”的点子,甚至是一些反常规的。你把最不可能的都想一遍,有时候反而能从这些“歪门邪道”里找到正途的影子。
- 日常小习惯也变着花样来: 以前我早上起来固定先干啥后干后来我就故意打乱顺序。你还真别说,有时候换个顺序,心情都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可能跟着变。
关键是啥? 我觉得关键就是主动打破固有的模式和习惯性思维。咱们的大脑,懒得很,总喜欢走老路,舒服嘛但老路走多了,就没惊喜了,也容易僵化。“变奏游戏”就是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区,去尝试那些“不一样”的路径。
这玩意儿不一定能让你每次都搞出啥惊天动地的大成果,但它能让你在过程中找到点儿新乐子,保持脑袋的活性。就像咱们听歌,一个好听的旋律,多来几个变奏版本,听着就有层次感,不单调了。生活和工作里头的事儿,也差不多。
要是你也觉得有点儿“卡”,不妨也试试给自己设计个“变奏游戏”。不用太复杂,就从身边的小事儿开始,给自己加点儿“不一样”的料。说不定,你也能发现点儿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算是我最近折腾出来的一点小心得,分享给大家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