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前段时间瞎折腾的一个小玩意儿,我管它叫“魔幻迷宫”。说起来也没那么玄乎,就是自己动手搞点东西,记录一下过程,也算是个小小的经验分享。
最初的想法
就是闲着没事,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想搞个那种,有点神秘色彩的迷宫似的东西。也不是说要做成多大的游戏,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一些自己琢磨的“魔幻”元素给塞进去。这里的“魔幻”不是指魔法啥的,更多的是那种,呃,让人捉摸不透,又有点吸引力的感觉。
动手开干
第一步:构思与画图
动手能力还行,但画画是真的不行。我就先在纸上瞎比划,大致画出个迷宫的轮廓。想着得有点迷惑性,不能一眼就看穿。然后,我就琢磨着怎么加点所谓的“魔幻”元素。比如,某些路口可能会突然变样,或者走着走着,周围的提示会变,让你晕头转向的。
- 找感觉:我翻了些图片,看了些电影片段,想找点那种神秘、未知的感觉。
- 设计岔路:特意多设计了几个死胡同和循环的路,就是为了增加难度。
- “机关”构想:想了一些简单的“机关”,比如踩到某个点,另一条路就开了,或者关了。
第二步:选择工具与尝试
这部分就头疼了。我是个半吊子,啥都懂点,啥也都不精。一开始想着用一些现成的游戏引擎啥的,结果发现学起来太费劲,还要搞模型、贴图,我一个人根本搞不定。后来我就想,干脆简化,就用最简单的办法实现。
我选了个啥?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一开始甚至想着用PPT做动画,后来觉得太傻了。还是决定用一些简单的编程逻辑来控制,弄个最最基础的交互界面。主要是体验那个“设计”和“实现”的过程。
第三步:一点点码起来
这部分最熬人。我选了个自己还算熟悉的脚本语言,然后就开始对着我画的草图,一点点把迷宫的结构给“搭建”起来。比如说,定义每个点,它能通向哪些点。然后就是那些“机关”,怎么触发,触发了之后会有什么效果。
- 逻辑判断:写了好多if-else,判断当前位置,判断用户的操作,判断机关状态。
- 界面显示:这个最糙,我就用最简单的字符或者色块来代表墙壁、道路和玩家。别笑话,实用就行。
- 调试,疯狂调试:写出来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有问题。不是这儿走不通,就是那儿机关失灵。那段时间,我对着屏幕,嘴里嘟囔着“这咋回事儿”,都快成祥林嫂了。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实现一个“传送门”的效果,就是从一个点直接跳到另一个点,我那个逻辑绕了半天,把自己都给绕进去了。还是把思路重新捋了一遍,删了重写,才勉强搞定。那种感觉,真是又气又想笑。
遇到的坑与反思
最大的坑:眼高手低。一开始想得挺美,各种酷炫效果,真做起来才发现,能力跟不上想法。这是个大教训。
是耐心。这种细致活儿,特别磨性子。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能卡你好几天。这时候就得沉住气,一点点排查。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过程挺折腾,但每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实现一个小功能,那种成就感还是挺足的。就好像自己亲手把一个模糊的想法,一点点变成了能看到、能摸到的东西(虽然只是在屏幕上)。
你们可能好奇我为啥会折腾这么个玩意儿,还搞得这么“原始”。这得从我之前那份工作黄了之后说起。那阵子挺迷茫的,不知道接下来干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也容易焦虑。我就想着,总得找点事儿干,让自己忙起来,不然人就废了。
当时我就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尝试点新东西,或者把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给实践一下。这个“魔幻迷宫”就是那段时间的一个产物。我没指望它能干也没指望能做得多纯粹就是想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保持一种“在做事”的状态,顺便也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啃下硬骨头。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泡在电脑前,查资料,写代码,改bug。有时候饭都忘了吃。虽然搞出来的东西,在我现在看来挺粗糙的,甚至有点可笑,但在当时,它确实帮我度过了一段比较难熬的日子。它让我明白,不管遇到啥情况,只要肯动手,肯琢磨,总能找到点事儿做,总能有点收获。
最终成果(简陋版)
这个所谓的“魔幻迷宫”,就是一个能在电脑上点来点去,走来走去的小东西。界面简陋得不行,也没啥华丽的特效。但是,它确实能跑起来,那些我预设的岔路、“机关”也都能勉强实现预期的效果。从输入“开始”到最终走到“出口”,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闭环。
现在回过头看,这个实践过程,比结果重要多了。它让我更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也让我体验了一把从零到一创造点东西的感觉。虽然过程有点“魔幻”,结果也不咋地,但这段经历,我觉得挺值的。
今天分享这个,也不是说我搞出了啥了不起的东西,就是想告诉大伙儿,有时候别怕想得多,也别怕东西做得糙,关键是去尝试,去动手。在这个过程中,你总能学到点感受到点这就是我这回折腾“魔幻迷宫”最大的心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