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这“dota半仙”名号是怎么来的。哪有什么天生的半仙,都是从鱼塘里一步步爬出来,被虐多了,自然就悟出点道道来了。
最初的瞎琢磨
刚接触dota那会儿,我跟大多数萌新一样,英雄技能都认不全,出门撞树,被人追着屁股打。看着那些大神操作行云流水,意识跟开了图似的,我就羡慕。特别是有些主播,解说起来头头是道,什么阵容克制,什么眼位刁钻,听得我一愣一愣的,感觉他们就是活神仙,能掐会算。
那时候我就想,我也得成个“半仙”。不求上啥职业赛场,起码在路人局里能指点江山,带兄弟们起飞,那多有面子!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修炼”之路。
我的“修仙”实践
这条路可不好走,纯粹是硬着头皮自己摸索。我干了这些事:
- 狂看录像:不管是职业比赛还是高分路人局,只要是录像,我都下下来看。一个暂停键能按烂,反复琢磨人家怎么对线,怎么打团,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 学着分析:光看还不行,我还得分析。对面选了个啥阵容,我们这边该怎么应对?这个英雄为什么这时候出这个装备?我拿着小本本,看到点门道就赶紧记下来。
- 硬背数据:英雄的成长、技能的CD和耗蓝、装备的属性,这些都得往脑子里塞。那时候真跟准备高考似的,就差没把英雄技能贴墙上了。
- 鱼塘实践:理论学了一堆,总得实践?我就去我们那分段不高不低的局里试。那真是各种被打脸。我指挥队友插眼,结果人家刚插上就被反了;我判断对面要开雾,结果人家在肉山坑里打得火热。
那段时间,我输得比赢得都多,队友没少喷我瞎指挥。我也郁闷,感觉自己学的都是些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但转念一想,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dota也是这个理儿。
于是我调整了策略。不再盲目模仿,而是开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发现,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有些打法适合职业选手,但不一定适合我们普通玩家。有些阵容看着很美,但执行不起来也是白搭。
我开始琢磨一些更接地气的东西:
- 抓细节:比如对面中单的补给情况,辅助的游走习惯,大哥的发育速度。这些小细节往往能决定一波gank的成败。
- 记时间:肉山盾的时间,关键技能的CD时间,这些都得心里有数。有时候,就因为你比对面多算了一个BKB的时间,就能打赢关键团战。
- 练英雄池:以前总想着玩花的,什么英雄都想秀一把。后来发现,还是得有几个绝活哥才行。把一两个英雄玩到极致,比什么都会一点强得多。
- 看小地图:这个真是老生常谈了,但太重要了。以前我老是被人抓,后来强迫自己每隔几秒就瞟一眼小地图,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
就这么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改进。从最初的“云玩家”指挥,到后来慢慢能说出点道道,再到有时候真能“预判”到对面的动向,这个过程,可真是费了不少心血。
所谓“半仙”的真相
朋友们有时候开玩笑叫我“半仙”,说我bp选人有思路,局势判断也准。我自己清楚,哪有什么未卜先知的能力。不过是见的多了,输的多了,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直觉和经验判断罢了。
就像那些直播间里送礼物、点关注就能学到的“无敌XX流”,很多时候也是主播们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套路。但dota这游戏,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没有一成不变的打法,也没有绝对的“仙术”。你以为这把稳了,可能对面一个奇兵或者一个灵性操作就把你打懵了。
要说我这“半仙”是怎么炼成的,也没啥秘诀。就是:
- 多打: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飞跃。
- 多看:看高手怎么玩,学他们的思路。
- 多想:输了要知道为什么输,赢了也要明白怎么赢的。
- 保持平常心:别因为几句“半仙”就飘了,也别因为几把血崩就自闭。
如今我玩dota,更多的是享受这个过程。能跟兄弟们开黑吹牛,打出精彩配合,那种快乐比什么“半仙”称号都来得实在。偶尔能凭经验带着队伍走向胜利,那成就感也是杠杠的。这大概就是我实践dota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