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沂水政务大厅那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我也是刚刷手机瞅见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没了,太突然了。
就爱琢磨事儿,遇到这种新闻,总会联想到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倒不是说我也遇到过这么吓人的,但有些场景,那气氛,确实能让人汗毛倒竖。
我回忆了一下,我“实践”这事的起因,得从我自个儿的一次经历说起。
大概是去年,我也去过我们这儿的政务大厅办点事儿。那天人特别多,乌泱泱的,取号机前面都挤满了人。我拿了个号,一看前面还有好几十号,当时心里就有点毛躁。
我就找了个角落等着。等等,那叫号的声音慢悠悠的,跟催眠曲似的。旁边有个大哥,看着比我还急,时不时站起来瞅瞅屏幕,嘴里还念念叨叨的,估计是等了好久了。
轮到那个大哥了,他走到窗口,好像是材料不齐还是怎么的,跟窗口里头的小姑娘说了没几句,嗓门就高起来了。那小姑娘估计也是个新手,被他一吼,脸都白了,说话也结结巴巴的。
我当时就坐在不远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瞅见那大哥情绪挺激动的,手都开始比划了。旁边的人也都往那边看,大厅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不少,气氛有点紧张。
这时候,我琢磨着,这要是我,我该怎么办?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可能也就干看着,或者也跟着烦躁。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寻思着得做点不是去掺和他们吵架,而是观察整个过程,看看这种矛盾是怎么起来的,有没有可能避免。
- 第一步,我先稳住自己。 我告诉自己,别跟着别人的情绪走,保持冷静才能看清楚问题。
- 第二步,我仔细听了听。 原来是大哥需要的一个证明,他以为带的材料够了,但按规定还差一样。小姑娘解释了,但大哥可能觉得小姑娘说话太“官方”,不近人情,就火了。
- 第三步,我观察了周围人的反应。 大部分人就是看热闹,有的小声议论,也有的皱着眉头。这时候,一个像是主管模样的人过来了,把大哥请到旁边去说话了。
后来那个主管跟大哥聊了一会儿,大哥的情绪明显缓和下来了,虽然事儿还是没办成,但至少没再大吵大闹。我瞅着这一幕,心里就琢磨开了:这政务大厅,每天人来人往,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诉求,窗口的工作人员压力肯定也大。来办事的老百姓,很多时候也是带着急事来的,希望尽快解决。
当我看到沂水那个新闻,虽然具体细节咱不清楚,官方通报也说了“经工作”,正在调查,但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我上次在政务大厅观察到的那一幕。我就在想,如果当时那个大哥情绪再激动一点,如果那个主管没有及时出现,或者处理方式再差一点,会不会也升级成更严重的冲突?
我这“实践”,就是把这些事儿串起来想。我发现,很多时候,矛盾的激化,往往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沂水这事儿,用“利器”伤人,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赤裸裸的犯罪,没啥好说的,必须严惩。
我就是觉得,通过这些事儿,咱们普通人平时去这些地方办事儿,也得多点耐心和理解。工作人员,也确实不容易,要是能再多点技巧,多点温度,可能很多小摩擦就能化解在萌芽状态了。这只是我自个儿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纯粹是个人实践过程中的一点感悟。
希望这种极端事件以后别再发生了,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