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刷朋友圈看见个讲东吴的帖子,配着城墙照片写得跟真的一样,看得我手痒痒。大清早从床上弹起来就掏出手机订票,想着必须亲眼瞅瞅这些老物件儿。
说走就走踩的坑
高铁哐当两小时到苏州站,拖着破包直奔盘门景区。门口牌子写“东吴水陆城门遗址”,心里还美——这不就来对了么!结果围着土堆转了三圈,除了几块重修的水泥砖啥都没摸着。逮着穿制服的大爷问:“这儿真是孙权修的?”大爷嘴一撇:“夯土包!里头明清的砖都算老资历喽!”我当时就懵了,合着朋友圈照片全是滤镜堆出来的。
巷子里扒拉出的真家伙
蹲路边啃包子的时候搜本地论坛,有网友提了嘴双塔旁边小巷子。这导航七拐八绕差点迷路,在石匠铺后院墙角瞄见半块碑。蹲地上蹭开青苔,露出来“赤乌”俩字激动得我手机差点掉阴沟里。举着放大镜琢磨半天,发现这是东吴年号,旁边还刻着匠人名和造瓦数量,比景区那个假土堆带劲多了!
- 巷口阿婆看我趴地上,拎着水桶过来冲了冲碑面
- 石匠说这碑早年被拿来当洗衣板
- 瓦当纹路里还卡着明朝的铜钱锈
博物馆闹的笑话
下午冲苏州博物馆想找点干货,看见玻璃柜里黄澄澄的“吴王宝剑”,标签写着“东吴兵器代表作”。凑近看展品说明小字——现代复原品!真货在库房养护!气得我直拍大腿。倒是角落陶井栏残片没人看,扒着玻璃细瞅,裂缝里还留着井绳磨出来的深沟,这可比那把假剑有温度多了。
城墙上拆穿的牛皮
临走去相门城墙溜达,正好碰见旅游团导游扯着嗓子喊:“这砖头全是孙权时代原装的!”我顺手抠了下墙缝里的碎砖,翻过来指给旁边游客看:“您瞅这刻的‘正德九年苏州府造’,明朝玩意儿硬说成三国?”那导游瞪我一眼,话筒音量立刻调低了八度。
回家翻相机发现最有意思的还是那块当洗衣板的残碑。朋友圈吹得天花乱坠的景点,还不如巷子深处蒙尘的石头讲得明白。下次谁再跟我说看原装东吴遗迹,我先问问他带不带放大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