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类似彼得·萨特克里夫的危险人物(专家侧写分析)

tmyb

昨天翻资料时突然想到这事,赶紧把去年做的社区安全实践整理出来。当时隔壁市闹出连环案子,电视上专家叨叨什么犯罪侧写,我心想这不就是马后炮么?普通人该咋防?

准备工作

先去社区警务室泡了两天。跟片警老刘蹲门口抽烟,他指着监控说:"看那个穿蓝夹克的,三天来踩点四次。"我愣是没看出毛病,老刘嘬着烟屁股:"丫每次遛弯都数消防栓,鞋带系死结。"

如何防范类似彼得·萨特克里夫的危险人物(专家侧写分析)

又跑市局找犯罪心理科的老同学,人家甩给我一沓卷宗:"别信电视剧那套,危险分子都写在日常细节里。"我抱着20斤材料啃了整礼拜,眼瞅着速溶咖啡罐见了底。

梳理关键信号

翻完134个案子的笔录,发现三条铁律:

  • 时间漏洞——所有凶手犯案前三个月,上班考勤都像过山车
  • 仇恨转移——修车老王被辞退后,突然天天去前公司楼下喂野猫
  • 如何防范类似彼得·萨特克里夫的危险人物(专家侧写分析)

  • 工具收藏癖——菜场张屠户家里搜出27把同款剁骨刀

最瘆人的是那个幼儿园保安,案发前用煤油擦了三遍警棍。楼里李婶还夸他爱岗敬业。

社区实验

去年三月我牵头搞了邻里守望群。让王大妈登记社区生面孔,结果第一周就记满小本子。我让她重点盯三件事

    如何防范类似彼得·萨特克里夫的危险人物(专家侧写分析)

  • 新搬来的电工总半夜修保险箱
  • 快递站小工收工后爱翻废品堆
  • 谁家男人突然天天擦摩托车

还真揪出个假房东——穿西装戴金链的汉子天天来抄电表,被电工老张撞见表箱根本没坏。

实用三招

跟片警撸串时琢磨出笨办法

  • 看到独居邻居突然在窗台放仙人掌,多问句"要帮忙浇水不"
  • 修车摊工具被摸得锃亮但从没客人,给城管科递根烟提个醒
  • 遛狗大爷记路线比GPS还准,请他喝两盅就能拿到社区"活地图"

上个月外卖柜总被撬,就是看车棚陈爷发现有个黄头盔每天摸锁眼。警察逮人时从摩托座底下搜出液压钳,那小子在隔壁小区有5次入室前科。

说白了,警惕心就该像裤腰带——不用勒死人但必须时时系着。咱普通人不当福尔摩斯,记住三个"突然":突然改变生活习惯的,突然痴迷某种工具的,突然对特定人群献殷勤的,离远点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