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唠唠我前段时间那点破事儿。说起来真是一肚子火,标题就叫它“骑尼玛”,不是骂人,就是那会儿心里真有无数这玩意儿奔腾而过,不吐不快。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家里老房子不是要翻新一下嘛想着顺便把那个用了快二十年的老掉牙电表给换了,省得哪天出问题。我觉得这不挺简单一事儿?直接去供电局申请呗。
第一回合:初探门路
兴冲冲跑去我们区那个供电营业厅,取号,排队。到我了,跟柜台小妹说要换电表。小妹态度挺噼里啪在电脑上敲了一阵,然后抬头跟我说:“师傅,您这得先去街道开个证明,证明您这房子是您自己的,而且确实有翻新需求。”
我当时就有点懵,自家房子换个电表还得街道开证明?产权证复印件不行?小妹一脸“规定就是这样”的表情。行,规定最大,咱小老百姓照办。谢过人家,出门直奔街道办事处。
第二回合:街道的“证明”
到了街道,找到负责这块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工作人员大姐倒是挺热情,就是办事有点慢。翻了半天文件,又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告诉我:“开证明可以,你得先去社区盖个章,证明你确实住这儿,而且邻里关系和睦。”
我嘞个去! 换个电表跟邻里关系和睦有毛关系?但我能说忍着呗。又跑到社区居委会。还好社区大妈认识我,看我一脸便秘的表情,噗嗤乐了,说:“又被街道踢皮球了?行,章我给你盖,不过你得把你家翻新的施工合同复印件拿来。”
得,又得回家拿合同。来回折腾一上午,终于在社区盖上了章。拿着这个宝贵的章,我又回了街道。
第三回合:无限循环?
回到街道,把盖了章的表格和合同复印件递给之前那位大姐。她仔细看了看,点点头,说:“手续差不多了,你再去物业那儿开个允许施工的证明。”
我当时感觉脑袋“嗡”一声,血压蹭蹭往上冒。去物业?我们那是老小区,哪来的正规物业?就一个看大门的大爷,平时收个水电费。我跟大姐解释,她说那不行,流程上必须有物业(或类似管理方)的许可。
我急了:“大姐,真没有!要不我找邻居签字证明?”
大姐摇摇头:“那不行,必须是管理方。”
那会儿我真是有点崩溃了。为了换个破电表,我跑了供电局、街道、社区,现在又要我去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物业”开证明?这不纯粹折腾人吗?心里那“骑尼玛”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结局:柳暗花明?
没办法,硬着头皮去找看门大爷。大爷听了我的遭遇,嘿嘿一笑,从抽屉里掏出一个落满灰的章,说:“街道那帮人就知道搞这些虚的。喏,这是以前开发商留下的章,早作废了,不过他们就认这个。我给你盖一个,能不能成看你运气。”
拿着这个“古董章”盖的文件,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第三次去了街道。那位大姐一看有章,也不细看是直接就把街道的证明给我开出来了。
拿着街道的证明,我又第四次踏入供电营业厅的大门。这回终于顺利提交了申请。过了大概一周,来了俩师傅,三下五除二就把新电表给我装上了。
事儿是办成了,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就这么点屁事,跑了四趟供电局,三趟街道,两趟社区,外加一趟“假物业”,盖了一堆莫名其妙的章,耗费了我整整两天时间。整个过程,就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被各种规定、流程牵着鼻子走,很多环节完全就是为了程序而程序,毫无意义。
你说我那两天心里头跑过去多少“骑尼玛”?这事儿分享出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记录一下,顺便给可能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提个醒:有时候办点事儿,别太较真,也别完全按常理出牌,关键时刻,说不定哪个犄角旮旯里的“废章”就能救你命。